《學習踐悟興閩東(寧德市社科研究寧德學派文集2019)》是由寧德市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組織編寫,本書分為政治篇、經濟篇、文化篇、社會篇4部分,從黨的建設、產業(yè)發(fā)展、深化改革、鄉(xiāng)村振興、地域文化、民生保障等方面,緊扣時代主題,立足閩東實際,大跨度、多角度呈現(xiàn)出一批有特色、有亮點的優(yōu)秀科研成果。本書對所涉及的問題作了深入淺出的
本書收錄了十三五期間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成果及未來五年的研究方向,客觀、全面、系統(tǒng)、準確地展示了“十三五”期間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各學科取得的重要成就,并以此為基礎,清晰地展望了“十四五”時期各學科重點研究的問題及發(fā)展趨勢。本書對五年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情況,分學科進行了全面的摸底,從中可以看到各學科五年來取得的突破性的
本書收錄了2020年結項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研究成果、廣西社科規(guī)劃項目研究成果,包括《新媒體環(huán)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關系整體性研究》《民國時期的幣制改革思想研究》《微博反腐的風險規(guī)制與制度化、法治化研究》《未成年人附條件不起訴的社會支持機制實證研究》等文章。
廈門市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評選,是以廈門市政府名義組織開展的活動,也是廈門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獎項,該評審活動每三年舉行一次,此次為第十一屆。該書精選了2016~2018年廈門市哲學社會工作者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積極為廈門市經濟社會發(fā)展貢獻智慧的豐碩成果,該活動也激勵社會科學工作者大膽創(chuàng)新、多出成果,助力廈門市為建設現(xiàn)代化
本年鑒是一部全面體統(tǒng)反映廣西社會科學界2019年度發(fā)展狀況的資料性工具書,主要欄目設計有圖片專輯、特載、特輯、事業(yè)概況、學科綜述、工作動態(tài)、學術動態(tài)、科研成果、社會科學教育、科研機構、社科期刊、高校社科聯(lián)組織、市(縣、區(qū))社科聯(lián)組織、大事記、索引、附錄等部類(專欄)。由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委員會宣傳部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qū)
制度是激勵和約束評價行為的社會建制。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評價問題源于環(huán)境、制度、心理和行為等多種因素,根本性原因是評價制度的有效供給不足。本書整合經濟學、政治學和社會學制度理論的多維視角,使用結構功能主義方法論闡析制度與評價的關系,梳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評價的制度困境,探析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評價的制度結構和運行機制,在此基礎上
《北京社會科學年鑒2020》是一部全面系統(tǒng)記述2019年首都北京哲學社會科學事業(yè)發(fā)展狀況和學術動態(tài)的年度資料性文獻學術工具書。本年鑒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
《青海省志·社會科學志》(1993-2010)是《青海省志·社會科學志》(古代至1992年卷)的續(xù)志,也是《青海省地方志工作總體規(guī)劃(2006-2015年)》中計劃編纂的61部專業(yè)志中的一部,由青海省社會科學院牽頭編纂。本書堅持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力求全面客觀記述1993年至2010年期間青海省哲學社會
本書為入選2019年“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的學術成果的概要介紹,共收錄了80余項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的概要,涉及馬克思主義、哲學、經濟學、法學、社會學、史學、考古學、文學、語言學、藝術學等多個學科領域。每部分主要包括成果的研究目的、意義及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成果的主要內容和重要觀點,以及成果的學術創(chuàng)新和應用價值等三個部
2016年5月17日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話語體系”研究的問題被提出來,認為中國目前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水平總體不高”,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書立足于學術界的新成果,并結合多年來對話語體系的實踐和研究,系統(tǒng)地闡述了話語體系的方方面面,提出了有關話語體系的基本理念、相關范疇、邏輯架構及主要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