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主要以典型案例來闡釋法理學中的基本問題,既是一本教師參考用書,也是一本法科生學習的輔助教材。教材所選案例均為相關領域的具有前沿性、代表性、經(jīng)典的案例,能夠?qū)﹃P聯(lián)知識點進行深刻且明晰的闡釋。教材通過“案例介紹-法理分析-文獻擴展”的結構進行法理知識點的介紹,具有形式上的創(chuàng)新性。此次修訂使教材的整體結構更加完善,吸納
《中國法理學史》第一卷敘述的重心是先秦時期儒、道、墨、法四家的法理學。在先秦諸子中,韓非的法理學既可以代表先秦法家法理學的終點,又可以代表整個先秦時期中國法理學的終點。以先秦諸子的法理學為基點向上追溯,可以發(fā)現(xiàn),早期中國還存在一個更加古老的法理傳統(tǒng),那就是商末周初之際由呂尚和周公分別代表的法理傳統(tǒng)。不唯如此,中國法理學
《法理學及其他》分為上、中、下三篇,是作者對法理學相關問題的思考。上篇法理學與法學,介紹了中國法理學的演進、法學基礎理論課程改革、行為法學有關問題、法治和法學發(fā)展、法學教育和法律人才等內(nèi)容;中篇權利的法理學思考,分析了生命權、平等權、人道權、少數(shù)群體的權利、公民權利的法律保障方式等歷久彌新的權利議題;下篇法理學的引申,
《法與價值》分為上下兩篇,上篇法理探討分論法的繼承性、法的階級性和社會性、法律權威、世界視野中的中華法文化等;下篇價值思考包括論法的價值、法的價值主體、社會協(xié)調(diào)發(fā)展與法的價值觀轉(zhuǎn)換、法的價值觀的差異與趨同、法的價值實現(xiàn)及其法治要求、構建和諧社會的法治價值、平等是法律的基本屬性、西方法律正義論辨析等。
凱爾森純粹法的核心理論問題——也是隱藏最深和最難被發(fā)現(xiàn)和把握的一個問題——是,他要通過其理論創(chuàng)新回答如何在多元的現(xiàn)代社會通過法律證護人的意志和自由。凱爾森所采用的方法是通過“純粹”讓“規(guī)范”重新回歸,讓人的意義或意志重新成為法理論的中心?偟目磥恚瑒P爾森的法律科學重建同時面臨兩個任務:一是讓法律科學獲得獨立,同時又不能
拜占庭帝國作為羅馬帝國的延續(xù),不僅在疆域上囊括了帝國東部大部分領土,在政治和法制上也進一步繼承和發(fā)展了其政治模式和法律制度。因此,法在拜占庭帝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各朝皇帝均積極致力于法律編纂活動,如《狄奧多西法典》和《民法大全》構成了羅馬帝國晚期(早期拜占庭帝國)向中世紀拜占庭帝國轉(zhuǎn)型階段的重要成果。伊蘇里亞王朝《法律
布萊恩·萊特是美國法律現(xiàn)實主義的杰出哲學闡述者,也是法理學議題自然主義轉(zhuǎn)向的核心人物!蹲匀换▽W》匯集了萊特在此領域得到廣泛關注的重要作品,并補充了他為此書專門撰寫的長篇導言與兩篇后記,是萊特在法理學領域得到公認的代表作。本文集涵蓋了一般法理學、司法裁判、法律現(xiàn)實主義、奎因自然主義哲學、法律與道德客觀性
本書基于比較法學的視角,以我國近年在公法學理論與實踐中的前沿議題為切入點,將中日兩國在行政法與部分憲法領域的相關研究作為主要內(nèi)容,涵蓋了公法學理論的發(fā)展脈絡和基本特質(zhì)、行政法法源、行政組織機構、行政行為理論、行政訴訟制度及部門行政法等多個方面,旨在營造對公法學中的一些基本概念與研究范式進行重新審視的話語空間。作者力求既
《法理》第15輯設有專題研討1大眾傳媒普法與法學的人文性專題研討2作為法學范疇的家特色欄目人工智能與計算法學論文案評5個欄目、20篇文章。內(nèi)榮涉及法律感覺與普法教育、法律與文學、家概念的法學意義、人工智能在司法中的應用、法教義學的實務路徑、國際法與國際環(huán)境法領域的法律原則適用等前沿熱點問題。本期所收文章多屬于交叉學科研
羅納德·德沃金是近四十年來公認的最重要、最具爭議的英美世界法理學家之一。本書分為十二章,從對法律實證主義的批判、唯一正確答案命題、法律解釋論、宗教與生命等方面全面而洗練地介紹了德沃金的思想,增補了對德沃金近作《刺猬的正義》的討論,并更新了德沃金著述的完整題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