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梁啟超生前好友林志均主編《飲冰室合集》完畢,《合集》分《文集》《專集》兩部分。其中《專集》24冊,包括《戊戌政變記》《自由書》《李鴻章》《越南亡國史》《太古及三代戰(zhàn)記》《墨子學案》《中國近代三百年學術史》《中國歷史研究法》《古書真?zhèn)渭捌淠甏返?04種。本書即以1936年版《專集》為底本,以簡體橫排分13冊
本書通過解讀章太炎在清末撰寫的幾篇重要的政治文獻,深入分析他的思想特征。既涉及對于章氏《明獨》《代議然否論》《秦政記》《五朝法律索引》《思鄉(xiāng)原》等文章的闡釋,也有對于章學的其他議題,如章氏對陽明心學的認識和闡釋、章氏對民初政局的批評、章氏的辛亥記憶等的探討。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提出,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間,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間,是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這段時期是人類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時期。在軸心時代里,各個文明都出現(xiàn)了偉大的精神導師——古希臘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猶太教的先知們,古印度有釋迦牟尼,中國有孔子、老子……他們提出的思想
《章太炎.鐵血著華章/文化中國.邊緣話題(第5輯)》共分為五個章節(jié),詳細的介紹了章太炎先生的心相行跡,夾敘夾議,重新細致解讀章太炎先生生平與著述中的謎案,通過其行跡、著述、交友、講學等諸多方面還原章太炎先生的歷史地位與學術影響。
這是一本有關中國哲學作品。熊逸以一個老師的身份,以省時間、輕松、知識牢——幫你搭建一個合理穩(wěn)固的知識框架,更能清晰的理解《春秋》《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周易》《詩經(jīng)》《尚書》《儀禮》《禮記》《周禮》《大學》《論語》《孟子》《中庸》《老子》《莊子》《荀子》《管子》這些傳統(tǒng)的中國思想經(jīng)典,讓你今后獲取新知又快又深。
以西學、東學、中學為支點,打破分科治學的局限,不以變化為進化,不以現(xiàn)在為現(xiàn)代,從多學科的角度,用不分科的觀念方法,全面探究近代以來中國的概念、思想、學科、制度轉型的全過程和各層面,溝通古今中外,解析西學與東學對于認識中國歷史文化的格義附會,重建中國自己的話語系統(tǒng)和條理脈絡,深入認識中華民族新的智能生成運作機制形成的進程
本書收錄梁氏從1893年起至逝世前,將近36年內(nèi)寫下的各種文章。梁啟超作為這個時代挺立潮頭的弄潮兒,參與公車上書、領導維新變法、鼓吹民主憲政、策劃護國運動、倡導新文化運動、引發(fā)五四運動,晚年專注于文教及學術研究,擔任清華國學院導師,奔赴全國各大學演講、講學,培養(yǎng)了大批優(yōu)秀人才。梁氏終生所想,無非國強民富;畢生所求,只是
本書是著名學者姜義華先生研究章太炎生平和思想的代表之作。全書由序編、甲編、乙編、丙編、章炳麟年表、索引等部分組成。序編總括作為中國近代知識精英代表的章炳麟學問與革命的一生;甲編敘述章炳麟的革命生涯和政治斗爭的經(jīng)歷;乙編對章炳麟各個時期的代表性著作依次進行分析、評介,展現(xiàn)其學術成就與思想全貌;丙編結合章炳麟同康有為、孫中
本書稿為歷史學家吳其昌先生為老師梁啟超撰寫的一部傳記,貫穿了梁啟超整個青年時期,涉及從梁啟超出生到戊戌變法失敗這二十五年間的中國歷史。吳其昌在寫法上秉承了其師梁啟超著《李鴻章》時所開創(chuàng)的傳記章法,“以一個偉大人物對于時代有特殊關系者為中心,將周圍關系歸納其中,橫的豎的,網(wǎng)羅無遺”,使得讀者在了解梁啟超事跡的同時深入理解
本書收錄作者對近代中國自太平天國至辛亥革命時期各主要思潮和重要思想人物,如康有為、譚嗣同、嚴復、孫中山、章太炎、魯迅等的系統(tǒng)論述和細致分析。 首篇即從思想角度剖析太平天國為何“其興也勃,其亡也忽”,指出農(nóng)民革命戰(zhàn)爭諸多規(guī)律性的現(xiàn)象,慨乎言之,深意存焉。 其后數(shù)篇則詳盡分疏戊戌變法的維新思想和人物,于康有為大同思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