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圍繞文藝復興以來的西方藝術大師及其名作展開討論,著重介紹了喬托、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倫勃朗、魯本斯等20位畫壇巨匠及其名作。作者不僅講解這些大師作品的藝術特點、繪畫技巧,更在其中穿插大師的生平、時代思潮等內容,從繪畫談到哲學與音樂,從藝術風格延伸到人格操守。
本書是配合展覽同期出版的中英雙語圖錄。內容包括:UCCA館長前言;巴黎畢加索美術館策展人EmiliaPhilippot撰寫的展覽介紹文章;中央美院吳雪杉教授關于畢加索對中國影響的原創(chuàng)性研究論文;所有展出作品的精美圖片120幅左右。全書分6個主題,全面回顧畢加索創(chuàng)作生涯的前30年。
《安詳辭世》是波伏瓦在自傳作品,出版于1964年,寫的是母親辭世前后的情況。1963年,波伏瓦的母親被發(fā)現罹患癌癥,在母親去世之前的3個月,波伏瓦一直陪伴病床前。這一次,使她痛苦的不再是母親的淫威,而是她的衰老和病痛。本書回憶了波伏瓦母親的一生和她與母親的關系,也思考了家庭、婦女地位、死亡等她作品中的命題。
公元前5世紀初的希波戰(zhàn)爭是人類歷*光輝的篇章之一……任何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對于這次戰(zhàn)爭都會有所了解。古希臘史家希羅多德的《原史》呈現了這段動人心弦的歷史全幅圖景。 蘇聯古希臘文獻學家、古典學家和歷史學家盧里葉的《論希羅多德》,對希羅多德的生平、世界觀、所用史料、其歷史著作《原史》的成書史、
《古斯塔夫·馬勒》是世界音樂家傳記叢書系列中的一本。這本書是有豐富配圖的馬勒自傳,探索了馬勒一生有起有落的名聲。 馬勒的人生軌跡異常坎坷,為了完成作為作曲家和指揮家的事業(yè),輾轉多個城市:從布拉格、萊比錫到漢堡,隨后又去了維也納和紐約。然而,他創(chuàng)作的樂曲經常被忽略:人名對他的創(chuàng)作才能,褒貶不一。1911年去
馬克?布洛克是年鑒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他極具史學天賦,與呂西安?費弗爾一道創(chuàng)建了年鑒學派,在二十世紀學術史上留下了一座史學豐碑。本書從布洛克的生活環(huán)境、學術交游、學術創(chuàng)見與戰(zhàn)場經歷著手,以布洛克豐富的檔案資料為基礎,將其精彩紛呈的一生呈現出來,使我們既對這位史學大師有深入了解,也可以借此認識這段法國學術文化史。
這是德語詩歌王者里爾克寫給青年人的信,信中里爾克和一個素昧謀面的詩人真誠交流,談有關于孤獨、人生、愛、自我等青年人普通關心的問題。由著名的詩人兼翻譯家馮至先生翻譯。隨書附上了里爾克先生的一些經典詩作。馮至先生自己評價說:**次讀到這一小冊書信時,覺得字字都好似從自己心里流出來,又流回到自己的心里。感到一種滿足,一種興奮
本書以各種信函、家族記錄和奧斯丁作品的各種版本為素材,以嚴謹的考證和推論,復原英年早逝的才女作家簡·奧斯丁的生平。奧斯丁女士在短短四十余年的生命中,發(fā)表了數部堪稱英語文學經典的小說!栋谅c偏見》、《理智與情感》、《艾瑪》等等作品,從誕生之日便大受歡迎,至今依然是備受關注、老少咸宜的古典名著,更不斷以影視
加繆在他第七本手記中曾列出他鐘愛的10個詞:世界、沙漠、母親、窮困、人們、榮譽、痛苦、大地、夏日、大海。這是他在關于生命意義的哲學思辨中提煉的10個主題詞。這些詞折射出加繆的精神質地:樂觀、道義、感性和對愛的追求。本書以加繆*鐘愛的10個詞展開闡述,勾勒出一位充滿人道主義精神的大寫的人、一個孤獨的哲學家的靈魂、一個偉大
約翰·克魯伊夫是足球史上最偉大的球員之一。整個職業(yè)生涯,他都是全攻全守足球的代名詞,其足球哲學成就了傳奇。在《我的轉身》這本書中,克魯伊夫講述了自己的人生故事。2016年3月,克魯伊夫的逝世讓整個足球世界瞬間靜止,同時引發(fā)前所未有的情感爆發(fā)。約翰·克魯伊夫熱愛并改變了足球,他是這項運動的一位出眾的導師,直言不諱的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