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德國經(jīng)典社會理論家斐迪南?滕尼斯的倫理思想為主軸,系統(tǒng)地闡述了在近代德意志文明的演變過程中,面對資本主義擴張的歷史情勢與傳統(tǒng)文化要素的蛻變,滕尼斯如何完整地構想民族倫理的未來圖景。本書從滕尼斯對霍布斯的生命史與學說體系的解讀出發(fā),特別呈現(xiàn)了“原始集會”這一重要維度對于現(xiàn)代人性、社會與政治的源始構成意涵,指出在霍布
讓—雅克·盧梭是如何成長為偉大的盧梭的?《20歲的盧梭:追求自由的躁動靈魂》講述了法國18世紀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盧梭的青春歷險。16歲時,為了躲避懲罰,讓-雅克·盧梭逃離了雕刻工坊,離開家和他出生的城市——日內瓦共和國。1728年,身無分文、無依無靠的盧梭薩瓦省漫游。為了生存,為了得到幫助和保護,他改信了天
有關盧梭意圖的古舊論爭,隱藏著有關民主性質的政治論爭!懊裰鞯姆椒ā钡扔凇袄碇堑姆椒ā钡闹鲝垼坪跫饶苤С忠材軗舻宫F(xiàn)代民主。為了理解這種主張的含義,自然就要回到盧梭。理解民主的性質,是理解盧梭的政治寫作意圖的關鍵。盧梭通過《論科學和文藝》宣稱自己的反啟蒙立場,在公共知識界引發(fā)了持續(xù)爭議,與他后來主張的啟蒙精神背道而馳。
本書采用“重構性路徑”與“外部視角”相結合的研究路徑,從哈貝馬斯對當下道德意識與法律意識結構的時代診斷和社會理論建構出發(fā),立基于他對后傳統(tǒng)社會的道德哲學建構,分別以康德式理性自然法和韋伯式實證論合法化理論為外部參照框架,著重分析了哈氏商談合法化理論的內在理路及其相對于前述兩者的知識增量。
《否定的辯證法》是德國哲學家、西方馬克思主義法蘭克福學派重要代表阿多諾的主要代表作。在本書中阿多諾首先批判了哲學對同一性的追求,強調辯證法的本質是否定。他認為,古往今來哲學對同一性的追求是行不通的,根本不存在*的*性,任何想尋找原初事物或概念的哲學都走上了錯誤的道路,從而加強了社會上的極權主義和盲從主義傾向。辯證法的根
馬克斯·韋伯是20世紀杰出的社會學家,被公認是現(xiàn)代社會學和公共行政學重要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本書追溯了馬克斯·韋伯一生的軌跡,著重探討了他早期關于德國東部農(nóng)業(yè)工人的研究和有關證券交易所的研究,考察了他的宗教社會學方面的著作,并且集中分析了韋伯的統(tǒng)治類型學及法律社會學和政治著述。
本書是國內*本從哲學文本學的視角出發(fā),系統(tǒng)解讀法國精神分析學與思想大師拉康哲學思想的學術專著。作者以拉康著名的《文選》(Écrits)中蕞重要的文本為基本解讀對象,深入解析了拉康哲學復雜的學術背景,并以他獨有的顛覆式的歷時性關聯(lián),分別說明了拉康與超現(xiàn)實主義、新黑格爾主義和語言學結構主義等學術思潮之間潛在的
本書是一部從哲學角度思考方志學和方志現(xiàn)象的學術專著。通過哲學思考,對方志學的歷史進行了深度反思,對未來可能的方志形態(tài)進行了設想和科學構建,首次提出了純粹方志學、方志哲學等概念,最終確立了方志編纂學、純粹方志學和方志哲學等三種方志學體系,為未來方志學科的深入發(fā)展、繁榮發(fā)展做了一定的探索,并提供多種可能性。全書分為方志編纂
本書包括卡爾米德篇、拉凱斯篇、呂西斯篇、歐緒弗洛篇四篇對話。
本書集中在一個問題上:廊下派與蘇格拉底。要理解這個問題,就必須把它放到政治哲學的語境去考察,因為蘇格拉底據(jù)說是政治哲學的創(chuàng)始人。廊下派間接地來自蘇格拉底,并且在德性問題等方面也接受蘇格拉底的觀點,這是否就意味著廊下派忠實地繼承了蘇格拉底的思想呢?該問題本身就是現(xiàn)代學術界爭論不休的話題。不管廊下派如何對待蘇格拉底,他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