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結合“全球化”、“資本”與“中國道路”內在關聯(lián)的時代性課題,深入闡釋馬克思社會理想的價值關切與當代中國及其當今時代人類社會發(fā)展現(xiàn)實的歷史契合和價值意蘊,凸顯馬克思社會理想觀的精神實質和時代價值意蘊,彰顯馬克思社會理想觀引領當今時代發(fā)展的歷史現(xiàn)實感和時代價值感,切實加強大眾對馬克思社會理想觀的真切認同感,嘗試為馬克思
本書闡述了五大發(fā)展理念、人類命運共同體、無產(chǎn)階級政黨國際主義原則的新時代繼承價值等21世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的最新發(fā)展;論述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中國共產(chǎn)黨的革命性鍛造、價值衍遷、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高校黨建工作;分析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途徑,以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話語語料庫的詞匯問題;論述了世界歷史視野中“生存斗
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理論,偉大時代孕育偉大理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新時代中國的科學指南和思想旗幟。黨的十八大以來,國防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和國防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始終不渝地把高舉旗幟、堅守陣地、攀登高峰作為神圣使命去恪守、作為崇高事業(yè)去奮斗,全面激活創(chuàng)新思維,瞄
70年砥礪奮進,70年春華秋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70年,是不斷創(chuàng)造偉大奇跡、徹底改變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70年。新中國成立以來的70年徹底改變了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使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70年,中國創(chuàng)造了很多奇跡。這一個個奇跡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
多元文化互動作為人類文明的存在方式之一,深深烙著世界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間的交互性體驗的歷史痕跡。人類的多樣性文明及其交互性是多元文化存在的重要支撐。多元文化互動也為研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話語權的建構提供了豐厚的文化滋養(yǎng)和土壤。文化的核心在于價值觀念,
道路問題是關系黨的事業(yè)興衰成敗第一位的問題,道路就是黨的生命,道路決定命運。關于中國道路,人們往往“熟知”并非“真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原因之一,就是人們多把中國道路僅僅當作政治話語而非學術話語,很少從學術、學理上對中國道路進行深入探究。當然要從政治高度談論中國道路。要真正理清中國道路的核心要義及其政治意義、學
馬克思主義如何由西方形態(tài)變?yōu)闁|方形態(tài),由歐洲形態(tài)變?yōu)閬喼扌螒B(tài),由德國形態(tài)變?yōu)橹袊螒B(tài),一句話,馬克思主義如何中國化,是一個特別重要的理論前沿問題。本書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文化意蘊、當代視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創(chuàng)新及其成果,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fā)展當代中國馬
《新時代新思考:馬克思誕辰200周年暨改革開放40周年紀念文集》聚焦在同濟人看新時代的馬克思主義這一主題上。黨的報告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本質特征、意義集中體現(xiàn)在五個時代和三個意味著。為此,《新時代新思考:馬克思誕辰200周年暨改革開放40周年紀念文集》從中華民族發(fā)展、從世界社會主義發(fā)展,以及從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三
學術界對全面深化改革及相關議題進行了多維度、多視角的研究,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但對全面深化改革與人民群眾之間關系的研究尚未形成系統(tǒng)化的成果。本書旨在深入闡釋以下四點:以人民為中心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價值取向,人民群眾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體力量,全面深化改革要真正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確保人民群眾成為
大型展覽自2018年11月13日開幕至2019年3月20日落幕,現(xiàn)場參觀觀眾累計達420余萬人次,共收到現(xiàn)場留言320余萬字,網(wǎng)上展館點擊瀏覽量達4.01億次。展覽設計了關鍵抉擇、壯美篇章、歷史巨變、大國氣象、面向未來等主題展區(qū),展出各類要素超過10000項,綜合運用歷史圖片、文字視頻、實物場景、沙盤模型、互動體驗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