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高敏的一部關于論語疑難詞句的解讀,是作者對《論語》的古籍整理。本書將各則疑難詞句分為“異解”和“新詮”兩部分:“異解”部分展示各家的不同解釋(多為筆者認為欠當?shù)慕忉?;“新詮”部分,運用訓詁法和文獻證據(jù)法,正定出確切的解釋,既有筆者新見,又有充實的文獻證據(jù),希望能得到學界的認可,經(jīng)得住時間的檢驗!墩撜Z》,是最值
本書是作者對清代儒學進行長期研究的成果總結。全書對清代儒學的研究,著重于清代早期啟蒙思想的興起、中期乾嘉漢學的全盛、晚期儒學的更新三個主要發(fā)展階段。全書不僅從清代社會文化變化的特點出發(fā),詳細指出了不同階段各具特色的學術特點,而且通過對清代儒學發(fā)展變化特點的闡發(fā),指出了清代儒學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從儒學的思想本質出發(fā),主
本書用故事的形式來闡述《周易》卦理。周易六十四卦對應六十四個故事,本書為先期完成的第一部分,收入三十卦對應的三十個故事。在每個故事中,作者首先根據(jù)一卦的自然象和人物象,設計出自然、社會、家庭環(huán)境,以及故事中的人物;然后通過對故事中人物內心的刻畫,對人與人,人與家庭,人與社會關系中矛盾、沖突典型事例的描述,以及符合事物發(fā)
《道德經(jīng)》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釋者、傳抄者的集合體)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兜赖陆(jīng)解讀》包括道德經(jīng)原文(王弼版)、譯文、注釋以及釋義四大部分;谏倌陜和喿x的需要,特意為原文和譯文加了拼音,也有助于外國友人認識漢字,正確理解文意,從而達到
本書對歷代公孫龍研究文獻進行了整理,并對重要的著述擇取其要點進行了撮錄與介紹。本書主體部分包括五編內容,分別為“民國以前公孫龍研究文獻”“民國時期公孫龍研究文獻”“新中國前三十年大陸地區(qū)公孫龍研究文獻”“20世紀80年代以來大陸地區(qū)公孫龍研究文獻”“港澳臺地區(qū)公孫龍研究文獻”。主體部分之后,附有“國外公孫龍研究文獻”。
本輯共收文章36篇,包括18篇子學研究論文、6篇《子藏》工程相關的文章、6篇與新子學相關的文章,及書序、書評和其他文章。除了針對《老子》《莊子》《韓非子》等某部子書的研究,也有從宏觀層面思考子學研究現(xiàn)狀的文章。如《諸子學與中國哲學對話錄》,是郭齊勇、景海峰、陳少明、吳根友、方勇、劉豐六位學者關于子學研究的對談,觸及學術
該書從漢唐《論語》注釋的學術背景、各種《論語》注釋對前代《論語學》的繼承與更易、各種注釋特色及影響等方面入手,全面展現(xiàn)了漢唐時期《論語學》發(fā)展的各種面向。作者在廣泛掌握原始材料的情況下,對此前未有或較少涉及的話題作出了深入細致的研究。如:東漢時期經(jīng)學化的發(fā)展歷程、魏晉時期對孔子及儒學的尊崇,西晉十六國時期政局與鄭玄《論
儒家文化的價值與傳承
《周易辭典》共收詞目四千余條。包括易學常識、易派易例、經(jīng)傳要語、易辭衍用、治易名家、易學要籍、別類參列等七類。卷首刊有諸家重要易圖、易表二十九幅,每幅圖表后附簡要說明,均正文條目所涉及者。正文則詳列易學相關詞條,并進行詳細考索、解析。卷末附《分類詞目表》《詞目漢語拼音索引》,以利讀者尋檢測考覽。
本書為現(xiàn)代國學大師錢穆先生的經(jīng)典學術著作,此次以簡體橫排本出版。 先秦諸子年世問題甚多,前人多據(jù)《史記》中的《六國年表》加以考訂,然而《六國年表》僅據(jù)秦史,本就多有闕漏錯訛。錢穆先生歷時數(shù)載,寫下百余篇考辨,后又歷時二十載勤力補訂,匯成這部四十余萬言的煌煌大作。 在本書中,錢穆先生通過考證汲!吨駮o年》,改正《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