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填補達斡爾族音樂志空白的著述。全書分上下部,共4章35節(jié)。將達斡爾族音樂按音樂志的體例,對達斡爾族族源、歷史;達斡爾族音樂事象等作了較為準確而系統(tǒng)的闡述。在較全面掌握資料的基礎上,勾勒出達斡爾族音樂的輪廓。
《西南大學音樂學新視野叢書:純四度基因創(chuàng)作析》共分為五章,以中世紀教會禮拜活動中的唱誦經(jīng)文——格里高利圣詠為代表——作為出發(fā)點,以杜費、帕勒斯特里那的「武裝的人」樂曲為實例,分別從縱—橫雙向揭示純四度基因組織初始萌芽階段之構造特征,揭示其作為“作品基因”在樂曲中顯示的音集思維、對稱性思維、復思維特性,總結了作為“作曲家
音樂鑒賞
本書通過文化背景的描述和作品本身,來認識最具代表性的音樂家和他們的作品;通過適度學習一些基礎的音樂常識,來增強大學生把握音樂作品的能力;同時,在充分調動學生享受音樂、感悟音樂的過程中,逐步培養(yǎng)正確的審美觀念和高雅的審美品位;把提高大學生音樂素養(yǎng),提倡健康快樂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作為學習的主要目的;在了解、吸納中外優(yōu)秀音樂作
李皖,祖籍安徽,1966年生于江蘇徐州,1985年考入復旦大學新聞系,曾任《武漢晨報》副總編輯,現(xiàn)任《人物匯報》總編輯,知名樂評人。 業(yè)余從事音樂評論寫作,著有《回到歌唱》、《聽者有心》、《民謠流域》、《搖滾1955―1999》等。 善于點評的李皖用如刀的利筆把保羅?西蒙、黃舒駿、齊秦、王菲、U2、雅尼等這一個個與
《彭怡平作品·爵士巴黎:攝影師的音樂之旅》以旅法多年的作家、攝影師彭怡平特有的視角,圖文并茂地介紹了法國具有代表性的爵士俱樂部,鮮活地重現(xiàn)爵士年代里的人物和趣事。書中描述的不全然是偉大的音樂家,也不以艱澀的學術字眼或以幾顆星評鑒的方式來論斷音樂的優(yōu)勢,而是通過對熱愛爵士的人士、各種類型風格爵士俱樂部的描繪,進入探
在這本以知識點為話題的《*國古代音樂》中,編者力爭做到圖文并茂,介紹全面,語言通俗,雅俗共賞,讓它可讀、可賞、可藏、可贈。 《*國古代音樂》(作者徐潛)分為了*國古代音樂、*國十大古曲、鐘鼓之樂等數(shù)部分內容。
《大學音樂文化修養(yǎng)》由李笑梅、董智淵、李飛雪編著,是為適應普通高等院校通識教育的需求而編寫的教材,內容通俗易懂、涉獵廣泛,適用于廣大普通高校公共藝術課程教學及音樂愛好者使用!洞髮W音樂文化修養(yǎng)》共分為五個章節(jié):第一章為音樂藝術概述,第二章為中西音樂發(fā)展狀況,第三章為音樂欣賞常識,第四章為中國傳統(tǒng)民族音樂常識,第五章為簡
本書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是樂理知識,主要介紹音的高低、音的長短、音的強弱和節(jié)奏、節(jié)拍;中篇是音樂欣賞,主要介紹聲樂形式、中國民歌、中國民族樂器、西洋樂器、綜合藝術;下篇是學唱歌曲,提供一些大家耳熟能詳?shù)牧餍懈枨母柙~、歌譜。通過本書的學習,不僅使讀者了解中外各類名曲,也使讀者從中學到許多音樂歷史知識,對讀者整體素質的
《中國多聲部民歌研究》增加新發(fā)現(xiàn)的傣族、基諾族、阿昌族、白族、怒族、德昂族、布朗族等7個民族的多聲部民歌的介紹與闡析,中編由初版本的23篇擴展至30篇,30個民族按語言系屬排序。增加藏族、苗族、哈尼族薪發(fā)現(xiàn)的多聲部民歌品種的介紹與闡析。調整侗族、佤族多聲部民歌的舉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