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內容包括:談談我的魯迅研究、“浪蕩子”、寓言家與孤獨者:本雅明論波萊德爾、新中國對馬克思主義文論的引介與研究述評(二)、李大釗與早期馬克思主義美學中國化、科學選擇與倫理身份:阿西莫夫小說中的人機倫理關系等。
本書分為語言學·語言教學、文學、文化、翻譯四個板塊,其中文學、文化部分內容較為豐富,體現(xiàn)了我院傳統(tǒng)優(yōu)勢的科研方向。此外。本書論文的突出特點是視域極大擴展,區(qū)域與國別研究亦有所涉獵,并具有一定深度。
《容忍與自由》是一部雜文選集,收錄了18篇胡適先生的經典雜文,主題契合當代人的諸多困惑,對于我們今天的生活仍有啟發(fā)。\\t
在教育部領導的關懷與學界的大力支持下,《中國高校社會科學》已刊發(fā)覆蓋馬克思主義、哲學、歷史學、文學、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等學科門類的學術論文百余篇,作者中既有造詣深厚、享譽海內外的學術名家,也有嶄露頭角、深具潛力的中青年學者。為集中展示刊物風貌,我們將2013—2014年被《新華文摘》、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
《社科文萃——2015年桂林市社科學術年會論文集》為2015年桂林市社科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合集,全書共55篇論文,分八編,第一編“特約論文”;第二編“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第三編“政治黨建”;第四編“經濟金融”;第五編“歷史文化”;第六編“旅游”;第七編“管理、法學”;第八編“教育研究”。文集涉及面廣,作者層次較高
“篤學講堂”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為進一步開闊同學們的視野,以社會面臨的重大學術課題、經濟熱點問題等為切入點,邀請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舉辦的專題講座,主題涉及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歷史、藝術等諸多領域。本書是這些名家與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師生互動的真實記錄。
“燕京論壇”是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的學術報告叢書,論壇經常邀請一些人文科學領域中的著名學者講述**研究成果,具有很強的實踐意義。本輯作者包括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周志強、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李學勤、以色列著名導演丹?沃爾曼、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康保成、臺灣清華大學朱曉海、日本大東文化大學教授頂鋒、美國馬薩諸塞大學教授張正平等,內
“僑易學”的基本理念是因“僑”而致“易”,前者強調空間維度的整合,后者關注時間維度的演進,其中既包括物質位移、精神漫游所造成的個體思想觀念形成與創(chuàng)生,也包括不同的文化子系統(tǒng)如何相互作用與精神變形!秲S易》是關于僑易學研究的年度性學術集刊,本書是第二輯,由“學術空間與知識史”“資本、制度與文化”“器物、意象與觀念”“理論
本書為我國當代著名歷史學家姜伯勤先生半個世紀以來學術生涯不同時期代表性研究成果的選編。大致分為四個部分:一、中古社會歷史。作者對這一時期的制度、事件及社會變革等問題進行了細致的考證與分析。二、敦煌學。作者對敦煌的藝術、宗教、禮樂、經濟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究。三、絲綢之路與中西交通史。作者從中古時期國際貿易的角度來觀察絲
1995年,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組織編輯出版了首屆優(yōu)秀中青年社會科學家自選集,精選了作者從事社會科學研究以來的代表性研究成果18項。本自選集則精選了作者自1995年以來的主要代表性研究成果14項。其中有7篇是對時代發(fā)展和中國實踐提出的重大實踐問題的理論思考,如《關于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思考》《民營經濟問題研究》等,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