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小篆字體書寫儒家經典,書法精美,刻印俱佳,在書法、文字學、經學史以及內府刻書史等領域都有一定參考價值。除影印原文之外,還予以校釋,便于普通讀者對照釋讀篆文,增強了歷史文獻的可讀性。
本書為2018年出版之《論語研讀》一書的修訂本。作者在研讀潘重規(guī)《論語今注》后,加入了相關內容,此外也對全書內容做了增補和修訂。 本書是作者在2007年給北京大學國學研究院的博士生開設《論語研究》課的基礎上寫成的。 《論語》是中國歷史上影響的一部書,也是歷來研究得多的一部書。對《論語》的研究,可以從各個角度進行,但對《
本書三教會通之教,乃道德教化之教。作者在書中闡明了中華思想文化是由孔孟儒學為主導、與老莊道家相交輝、以儒道佛三教為核心構架,同時廣泛包納融會各民族各地區(qū)的特色文化和外來文化,向著不斷文明化豐富化的健康方向發(fā)展。正是這種獨特文化所蘊含的生生不息、博厚悠遠、明禮誠信、剛健中正、道法自然、毅勇勤儉、仁義通和的精神,中華民族才
這是一本詳細解讀《老子》思想的書。立足文本,逐句講解,深入淺出,娓娓道來。既有哲學的深度,又有通俗的表達,努力還原老子思想的本義,在本義的基礎上引申出老子思想的現(xiàn)代價值。老子的思想深奧難懂,本書把《老子》從一本天書變成人人可讀可親的哲理之書。
《中國古典學》由濟南市傳統(tǒng)文化研究會付資出版,濟南傳統(tǒng)文化研究會每年舉辦一次“經典詮釋學”學術研討會,依據大會提交的論文結集出版,擬每年出版一輯,至2013年起,目前已經連續(xù)舉辦兩年。本輯是根據2020年舉辦的“現(xiàn)代話語下《荀子》詮釋學學術研討會”提交的論文集中,優(yōu)選文章結輯出版。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在孔子去世后由他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輯錄而成,濃縮著中國幾千年文化的璀璨光芒,廣泛而深刻地影響著無數(shù)中國人的言行與思想。古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可見《論語》在我國歷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內容非常廣泛,記載了孔子關于政治、哲學、教育、倫理、文學、藝術和道德
本書對《論語》做了全方位深入淺出的譯解,書中廣泛吸收古今學人的研究成果,又融入作者多年研習《論語》的心得與體會,是一部理想的《論語》入門讀本。全書《論語》原文據清代阮元所刻《十三經注疏》本排印,經多次校核,力求準確無誤。譯文多采取直譯并盡量不改變原文詞序,每章之后有點評,直接點明章旨。每篇之后出賞析,就本篇涉及的主要問
康節(jié)先生文集.7 河洛理數(shù)
《孟子》是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孟子的言論匯編,記載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學、倫理等思想觀點和政治活動。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等共同編撰而成!睹献印反蠹s成書在戰(zhàn)國中期,為儒家經典著作。其學說出發(fā)點為性善論,主張德治。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睹献印沸形臍鈩莅蹴,感情充沛,雄辯滔滔,極
本書是從井上哲次郎的著作和論文、序跋及回憶錄等各類論著中選編出來的一本與儒學相關的著作。本書收錄了他的《敕語衍義》終版,即1942年廣文堂出版的《釋明教育敕語衍義》;其他二十八篇文章分為中國哲學與文化儒教與日本古今人物論序跋與行履四個部分。這些文獻不僅是分析作為儒學研究者、儒教宣揚者的井上哲次郎的重要史料,也是研究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