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學名家作品賞析(第2版)》為《中外文學名家作品賞析》的新修訂版,分上下兩編,收入了古今中外不同歷史時期產(chǎn)生過重要影響的作品117篇,涵蓋的作品類型有長、中、短篇小說,散文、詩歌、戲劇等。為使學生對文學的發(fā)展脈絡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十一五高等院校精品規(guī)劃教材·中外文學名作賞析》對每一時期的文學特點都做一個總的概括
本書以時代進程為序介紹了自古代至20世紀外國文學發(fā)展、演變情況,每部分均以文學史為脈絡,選編各個歷史時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每章既概括了各個時期文學及各種文學流派的歷史文化背景、思想傾向、藝術特征,又比較深入地對諸如荷馬史詩、《舊約》、《哈姆萊特》等名著進行導讀、點評,使讀者通過對眾多作家和大量作品的閱讀欣賞體驗,進
這部由三部曲組成的長篇小說取材真人真事,講述了伊斯蘭文明中一段塵封千年的歷史。主人公奧馬爾·海亞姆生活在公元11至12世紀,是波斯著名的數(shù)學家、天文學家、哲學家和詩人;他青年時代的兩位摯友,尼扎姆·穆爾克和哈!に_巴赫,一個是馬利克·沙赫蘇丹的宰相,權傾朝野,一個創(chuàng)立了著名的阿薩辛派,成為以刺殺活動播散恐懼的盜首。海亞
《欺騙》是菲利普·羅斯"羅斯系列"的第二部。整部小說以對話形式展開,中心人物是一對情侶:我“菲利普”,一個已婚作家,和一個匿名的已婚英國女人,對話主要發(fā)生在兩人發(fā)生關系之前或之后,內容涉及對英國人及其特性、兩性關系、猶太身份、文化差異等的探討。但,故事發(fā)展到最后,面對“菲利普”妻子的出軌質疑,對話的真實性被否認。按照"
俄國現(xiàn)代派是指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在俄國詩壇獨領風騷的象征主義、阿克梅主義、未來主義三大詩歌流派。其在詩學探索和藝術創(chuàng)造領域取得的成就,影響深刻而廣遠,F(xiàn)代派詩歌至今仍是一座仍需繼續(xù)挖掘的文學寶庫。產(chǎn)生了勃洛克,阿格瑪托娃,馬雅可夫斯基,曼德爾施塔姆等世界級詩歌巨匠。其中象征派:吉皮烏斯、勃留索夫、巴爾蒙特、勃洛克、別
這部書是一部文學隨筆集。它就像一場完美的旅程,教我們如何好奇、思考和觀察,讓我們重新對生命充滿熱情。旅行是什么,德波頓并不想急于提供答案,旅行為什么,德波頓似乎也不熱心去考求。但釋卷之后,相信每個讀者都會得到一種答案——這答案,既是思辯的,也是感性的,既酣暢淋漓,又難以言說,因為,它更像是一種情緒,令人沉醉而不自知。翻
本書是一部融合理性和感性、細膩生動的戀愛過程全記錄。作者細述一段情緣中的邂逅、迷戀、平凡中的幸福、熟悉后的倦怠、女友移情別戀、挽回無望、自殺、醒悟,以至一段情完全消逝于無形。他忠實記錄下與女友交往中的各處細節(jié),細細咀嚼,反芻時已上升至哲學層面的思考。這不是尋常意義的小說,字里行間的處處機鋒,讀來饒有趣味,閱畢掩卷難忘。
普魯斯特的煌煌巨著《追憶逝水年華》是那種誰都覺得自己應該去讀但對大部分人來說又確屬望而生畏的書,但在德波頓的這本結合了文學傳記和實用、勵志手冊的書里,作者以他嚴正詳實的專業(yè)學識為根基,用他的生花妙筆向我們娓娓道出《追憶逝水年華》的真正妙處,描繪出普魯斯特真實而又生動的精神肖像:同時他又把圣典拉到人間,從巨著和大師身上尋
盡管古往今來被稱作哲學家的思想者千差萬別,還是有可能在相隔幾世紀之間找到一小群情貌略微相似的人,其共同點就是忠于"哲學"一詞希臘文的原義--“愛智慧”。他們的共同愛好,在于就人生痛苦的根源向我們說一些寬慰而切合實際的話;他們的共同精神就是不向世俗低頭,堅持獨立思考。德波頓以其特有的英國式筆調引領我們進行了一次輕松的哲學
蕓蕓眾生競相追逐身份地位,古今亦然。然而孜孜以求的背后,總是隱藏著難言的“身份焦慮”。德波頓以其生花妙筆,援引藝術家、思想家及作家的觀點與作品,抽絲剝繭,探索身份焦慮的根源;并從哲學、藝術、政治等方面探究舒緩釋放身份焦慮的途徑。作者以其廣博的學識和獨到的視角,道破種種心性的困惑和社會的蔽障,引導人生趨往適意與豐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