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致力于考察駱以軍早期小說創(chuàng)作中身份認同主題的不同面向,厘清其身份認同書寫的發(fā)展脈絡,探索其社會影響及文學根源,呈現(xiàn)其創(chuàng)作中混融了后現(xiàn)代主義的現(xiàn)代主義創(chuàng)作傾向和探索。駱以軍是臺灣新世代小說家的杰出代表,其早期的小說創(chuàng)作可從自1993年出版第一本小說集《紅字團》算起,至2010年《西夏旅館》獲得華文世界獎金最高的文學獎
本書分為作家與作品兩個部分。上編為作家部分,主要對江左樵子、呂熊、王猷定、王煒、嚴首升、賀貽孫等6位代表作家,在生卒年、遺民身份、是否為小說作者等懸疑問題上進行了詳細考證。同時,本書還對王猷定、王煒二位作家的年譜進行了簡編。下編為作品部分,主要對《樵史通俗演義》《梼杌閑評》《女仙外史》《諾皋廣志》《闡義》及李闖小說等代
本書為作者主持的教育部重大項目"宋元佛教文學史"的結項成果。在宋元詩歌史的拼圖中,佛教詩歌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板塊。如果把僧人看作一個不同于世俗文人的特殊群體,把佛教詩歌看作一種不同于世俗文人創(chuàng)作的特殊詩歌,那么本書所言"佛教詩歌"的內涵,可簡單表述為三個方面:一、特殊群體所作特殊詩歌作品;二、特殊群體所作普通詩歌作品;三
本書為“詩譯成都語話天府”系列叢書的第二本。本叢書共四本,已獲批語合中心2021年國際中文教育創(chuàng)新資助項目。叢書立足講好成都詩歌文化故事,生動介紹天府文化與詩意生活,可作為國際中文教育、中華優(yōu)秀文化國際傳播的拓展讀物。本書選取成都商報評選出的成都最美古詩詞100首中的25首,內容涉及成都風貌(如楊燮的《錦城竹枝詞》、呂
大家力作。周汝昌先生是中國紅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詩人、書法家,是繼胡適等諸先生之后新中國紅學研究第一人,考證派主力和集大成者,被譽為當代“紅學泰斗”。在《紅樓夢的真故事》這本書中,作者力圖客觀地還原曹雪芹先生原著的構思和情節(jié)安排,呈現(xiàn)一個更可信、更符合曹雪芹原意的“紅樓夢的真故事”;本書的語言風格也跟曹雪芹先生原著的
本書收錄了2008~2012年筆者錄音、搜集青海省果洛州德爾文部落昂仁藝人講唱《格薩爾》史詩12部,即《董氏預言授記》《噶嶺之戰(zhàn)》《英雄誕生》《賽馬稱王》《世界公!贰度謳X之戰(zhàn)》《羌嶺之戰(zhàn)》《霍嶺大戰(zhàn)》《征服霍爾黑帳王》《辛丹內訌》《陀嶺之戰(zhàn)》《安定三界》。故事主要講述依據(jù)天神預言,格薩爾自天界下凡降生于美麗嶺國,通過
本書以他們的青少年時期的成長經歷和初期文學主張為切入點,以傳記式研究方法對兩位作家的作品進行了分析和研究,是一部專業(yè)性較強的學術專著。在本書的前半部分,介紹、論述了郁達夫和廉想涉青年時期的經歷以及兩位作家的文學主張,并以此為依據(jù)分析了他們步入文學領域的動機、途徑及目標,進而闡述了他們早期作品的的特點及為中韓兩國現(xiàn)代文學
本書稿是2020年12月15日立項的國家社科基金冷門絕學研究專項學術團隊項目“19~20世紀國外收藏多種失傳記音符號記錄蒙古語口頭文學匯編、選譯與研究”(批準號20VJXT010)階段性系列成果之一。申請學術團隊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蒙古族文學研究學術團隊”,首席專家是納欽研究員,責任單位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
《李白研究論叢》第九輯,主要收錄由四川省李白研究會、江油市李白紀念館組織舉行的“一帶一路”李白文化高端論壇學術論文72篇。論文作者分別來自國內外部分高校、科研機構以及新聞媒體和文化單位。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樂歌總集,收錄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年間的305篇作品,具有極高的藝術成就。同時,《詩經》也是大家熟悉的“十三經”之一,而且在最早的“六經”系統(tǒng)中排在首位,在中國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自漢代以降,《詩經》便成為皇室太學以及各級學校的重要學習科目。隋唐以來的科舉考試中,也往往將其作為指定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