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作者論文二十篇,分成四個單元:1)元明戲曲:文本、詮釋、劇場;2)祭祀演。鹤迦、儀式、田野;3)戲曲載體:唱片、出版、電影;4)省港粵。簹v史、舞臺、人物。全書序言〈牽手戲曲的三處戀情:香港美國新加坡〉,闡述作者在戲曲探求道路上的步伐方向和心路歷程。里面提到的從1997到2017年的二十年,我的戲曲研究方向,
《校園黑板報手抄報大全》是一本指導小學生制作黑板報和手抄報的工具書,它具有以下特點: 1.主題豐富,內(nèi)容全面:節(jié)慶、勵志、國學、校園、學習、常識、生活、民俗文化、安全常識、文明宣講……黑板報手抄報涉及的主題和內(nèi)容基本都涵蓋。 2.編排科學:圖書以時間為線索,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詳細介
當代戲曲臉譜研究,世推三大家:齊如山、翁偶虹、劉曾復。在齊氏搜集類化和劉氏舞臺實用之間,翁老以鉤奇探古,構筑體系的風格特色,承上啟下,蔚為大觀!躲^奇探古話臉譜》一書,為翁氏畢生臉譜研究精華的萃集,不僅記述了其搜集和摹繪過程,更寫出了提升凝結戲曲臉譜開創(chuàng)性理論的心路歷程和結構框架;并對楊小樓
翁偶虹系臉譜繪制、研究大家。本書系翁偶虹遺稿,由翁偶虹弟子張景山整理,收錄了翁偶虹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搜集、繪制、整理的戲曲臉譜4函400余幅。包括清代宮廷演劇用譜,老昆弋班臉譜,昆弋名家侯益隆、郝振基等臉譜,老梆子臉譜,梆子名家大獅子黑譜、彥章黑臉譜以及京劇名家金秀山、裘桂仙、何貴山、黃潤甫臉譜等,魯?shù)铎`光。臉譜繪制
《中國京劇史料編年(1740-1949)》為京劇史料集,引用文獻近100種,約457萬字,分為15卷(16開),以時間為序編排。本書系編年體例,起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止于1949年(1949年因資料稀少且凌亂,未摘錄),含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tǒng)7朝及中華民國時期,共200余年。本書所收錄內(nèi)容以
溫州古代戲曲史(《溫州通史》專題史叢書)
本書為兒童戲劇教育的進階課程。作者運用聲音故事與口述啞劇等不同策略使故事戲劇化,內(nèi)容上結合歌謠、童詩、繪本故事等兒童文學中各式文本,依據(jù)故事戲劇的導入、發(fā)展、分享、回顧四個階段,發(fā)展一系列的戲劇活動,提供教師現(xiàn)場教學的參考。在各章節(jié)中除了各式的戲劇活動范例外,另辟章節(jié)說明該項活動的帶領技巧,使教師能迅速掌握戲劇教學的關
毋庸諱言,在歷史進入世紀之交前后20余年的時間,中國戲曲在文化生態(tài)中處于既砥礪前行,又左顧右盼,既多方探求,又困惑糾結的狀態(tài)。黨的十八大以后,一切開始改變。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文藝工作以人民為中心的導向、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使命使戲劇人不再左顧右盼,不再困惑彷徨。*總書記關于文化、文藝的多次講話,黨中央、
是一部論述戲劇表演的專著。以探討表演藝術中的哲學與社會理論為出發(fā)點,采用理論學習結合實踐,總結提高的方式方法,從哲學、社會學、美學、心理學、生理學的角度,研究表演藝術本質(zhì)性規(guī)律,遵循探討演員推薦的技能及其獲取的方式方法,培養(yǎng)一人千面的理想演員。步步深入從理論到實際的引導讀者思考并學習表演藝術的方法。并對文藝作品的內(nèi)容與
高密茂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