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日本學者、著名社會活動家上野千鶴子關于“如何寫社科論文”的指導書。作者以培育出無數人才的“東大上野講座”講義與教學經驗為藍本,用18個步驟、143個具體操作,從尋找課題到最終口頭答辯,結合實例講解社科論文撰寫全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作者把畢生研究心得用親切的語言和清晰的邏輯講述出來,幫助青年學生了解論文“如何
經過全面修訂和更新,《質性研究:設計與實施(第四版)》為研究人員、教師和學生提供了一個循序漸進的,以理解、設計、實施和呈現質性研究的指南。本書旨在以下幾個方面提供實用建議和可靠指導:構建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的堅實基礎;設計與實施有效的質性研究;通過清晰的呈現,更好地交流研究成果;探索數據來源、數據分析工具和不同類型的研究
社會科學中的過程追蹤研究的是將原因和結果聯系起來的因果機制。它使研究者能夠就一個原因(或一組原因)如何產生一個結果形成強推斷。德里克比奇和拉斯穆斯布倫佩德森介紹了過程追蹤的精煉定義,將其分成了三種變體,并解釋了每一種變體的應用和局限。作者闡明了過程追蹤的隱含邏輯,包括應當如何理解因果機制、貝葉斯邏輯如何使個案內強推斷可
一項好的研究設計是社會研究開展的必備環(huán)節(jié),也是重要的基礎工作。本書聚焦于幾種主要的研究設計類型:調查研究、實地研究、個案研究和定量文獻研究,描述了各類研究的主要特點、針對該類型的研究進行研究設計的主要框架和注意事項,提供幫助讀者鞏固各種研究設計的實際案例,使讀者在掌握了要點之后能夠根據自己的研究目標制定出合理、可操作的
本書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系統(tǒng)地介紹和闡述結構方程模型(SEM)的基本概念和統(tǒng)計原理,側重結構方程模型的實際運用,介紹和示范各種常用結構方程模型,以及許多新近發(fā)展的模型,包括帶分類條目的驗證性因子分析(CFA)模型、雙因子CFA模型、貝葉斯CFA模型、缺失值多重插補(MI)、潛變量合理值的估計和應用、調節(jié)中介效應模型、貝葉斯
本書由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湖南省人民政府發(fā)展研究中心)湘學研究院組織編寫,匯集了國內外學者對湘學的持續(xù)關注與思考。內容上,以全面收集、分析學界2022、2023年度關于湘學的研究成果為基礎,按照內涵源流、思想學術、政治軍事、社會經濟、文學藝術、宗教民俗、歷史文獻、當代價值等類別,從湘學的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兩大方面,予以深
本著作立足于管理統(tǒng)計學基礎理論和方法,主要通過對數據類型、數據的收集與處理、描述性統(tǒng)計、聚類分析、因子分析、相關分析、回歸分析、方差分析、時間序列分析、面板數據分析、統(tǒng)計指數和測量等共計14章內容的系統(tǒng)闡述,按照描述統(tǒng)計、統(tǒng)計推斷和數據的信效度分析邏輯,以《個人信息世界量表》為數據收集的工具,利用本團隊大規(guī)模社會調查的
作為一本系統(tǒng)的質性研究方法指南,本書分7個部分、25章,由質性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分享了他們在對不同類型數據進行分析時所采取的具體步驟和操作指南,為讀者撰寫重要的實地研究結論或正式的研究報告等提供了豐富多樣的方法。每章作者都提供了清晰、實用和生動的范例來解釋研究方法的使用策略,詳細展示了質性研究的特點。本書深入淺出,可操
本報告主要內容包括:高校人文社科發(fā)展評價理論分析;高校人文社科評價方法與指標體系構建分析;中國高校人文社科發(fā)展總報告,即從全國總體層面認識我國高校人文社科的發(fā)展情況;推進中國高校人文社科發(fā)展的政策建議。從學術價值看,本報告聚焦于高校人文社科發(fā)展問題,是少有的針對高校人文社科發(fā)展進行分析與評價的專門論著,有助于將高校人文
本書的焦點在于研究設計。研究設計是做好規(guī)范研究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本書從人文社會科學中的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和混合研究等三個主要研究路徑的角度,來提出研究設計的框架、步驟和綜合建構方法。本書重視學術研究中知識脈絡的追索與構建,將研究設計拆解為一些關鍵性的步驟:尋找知識線索,進行結構化的文獻綜述。接下來是從文獻綜述入手,進一步提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