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列寧全集中精選出列寧的60多篇著作,解讀其寫作的歷史背景、寫作原因、重點內容解讀等,剖析其歷史意義。
本書作為馬克思主義誕生的重要標志,自1848年2月問世以來,第一次全面系統(tǒng)地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本書對《宣言》的撰寫背景、撰寫人、主要內容及重大影響作了較為詳盡的闡述。
解讀《哥達綱領批判》
本書結合當時國際國內風云變幻的形勢,揭示這一文獻的時代背景;圍繞“解放思想”這個主題,介紹文獻的主要內容;結合人類思想發(fā)展的進程和中國歷史發(fā)展的腳步,解讀文獻的思想內涵、歷史地位和政治意義等;依托當今中國發(fā)展的理論與實踐,回望這一文獻對于我們的啟示。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文化的概念、馬克思主義的文化觀、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的馬克思主義文化傳播、新中國建立時期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等。
本書分為馬克思主義的真理觀、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的創(chuàng)立、馬克思主義對真理的追求三部分。主要內容包括:真理是主觀對客觀的反映;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等。
本書注重通過分析馬克思異化勞動理論的產生過程,理清馬克思關于揚棄私有制實現(xiàn)共產主義、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的思想,揭示出我們?yōu)槭裁捶Q《手稿》為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地和秘密”,使讀者比較清晰地理解馬克思的思想歷程,從而有助于我們真正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精髓。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剩余價值理論的產生、剩余價值的生產、剩余價值的實現(xiàn)和分配、關于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的評價變化和當代價值。
《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研究(第3輯2013)》主要收錄2012年度全國范圍內公開發(fā)表的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研究方面最具代表性、水平最高的文章。按專題分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探討、馬克思主義與西方史學、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史學、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史學家等四個部分,反映了該年度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研究的基本面貌和總體水平。
本書系統(tǒng)闡述了唯物辯證法的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著重論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關系原理,這一原理是矛盾問題的精髓。它的問世標志著毛澤東哲學思想的成熟,為我們黨確立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奠定了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