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共收錄了艾略特在1919年至1936年期間18篇評論文章和演講稿。憑借其深厚的文學蘊涵和冷靜敏銳的洞察力,這名出色的批評家對英國文學史上具有時代重要性的代表詩人進行了承前啟后的審視,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文學批評的意義和手法的獨到見解。
本書作者力圖發(fā)現(xiàn)和探討人們在運用語言構成傳記文本時所體現(xiàn)出來的系列語言特征,從而為語體研究提供具體言語體裁形式的分析實料,也為傳記的創(chuàng)作和解讀提供語言學的視角。
本書主要內(nèi)容包括:著者前言、勉勵的話、有膽有識有聲有色——評閻綱的文學批評、閻綱答“60人和叢書”問、《文藝報》是我的搖籃,侯金鏡是我的恩師等。
卡爾維諾在準備啟程前往哈佛大學發(fā)表諾頓講座前夕,不幸因腦溢血辭世,本書因此被視為這位小說大師贈與世人的遺產(chǎn)。他在書中精心勾勒的文學價值,既可充當評鑒一般作品的尺度,也可以作為認識卡爾維諾的指南。卡爾維諾出入古今典籍、旁征博引,其閱讀品味和學識見解令人嘆為觀止。這本專為熟悉和熱愛小說藝術的行家和讀者所寫的備忘錄,被譽為
本書為暢銷多年、被全球多所大學用作教材的《電影劇本寫作基礎》的續(xù)篇,進一步揭示了劇作的奧秘和技巧,每年要通讀1000多個電影劇本的作者將在本書中告訴你如何一步一步辨識并解決劇本寫作中的問題,提供專業(yè)寫作的秘密,致力于促進你電影劇本邁向成功。書中結合眾多著名的影片劇本的個例分析,從情節(jié)、人物及結構等角度,為電影劇作者提供
《文與字的神韻:文學美》共分為五部分,主要內(nèi)容包括:尋找文學之根、中國文學、繆斯的眸子——外國文學、解讀你的魅力——文學美在何處等。
《后現(xiàn)代書系·藝術的法則:文學場的生成與結構(新修訂本)》清晰的顯示了布爾迪厄立足于文學藝術領域對整個社會結構與認識結構的深刻分析,以及他將社會理論與經(jīng)驗研究相結合的原則。我們可以看到,他在理論的抽象性與經(jīng)驗的具體性之間游刃有余,把表面上關聯(lián)不大的想象領域和分析焦點有機結合。雖然他有很深的學院素養(yǎng),但他提倡實踐的
《大學創(chuàng)新課程教材·培文書系:文學理論基本問題(修訂版)》突破了僵化教條的教材模式,在全面、整體把握中西方文學理論史的基礎上,本著基本問題和前沿問題相結合的原則,提煉出了八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文學理論基本問題,以之為主線結構全書。在系統(tǒng)介紹中西方相關文學理論的同時,始終保持開放的問題意識和探索姿態(tài),既有利于學生對文學理論基
《古今對話中的中國古典文藝美學》分為中國古典文藝美學現(xiàn)代價值的理論審思、中國古典文藝美學學術研究的現(xiàn)代視閾、文化視野下中國古典文藝美學民族精神之闡發(fā)上中下三篇內(nèi)容。
《文學與懷舊:論民族記憶的藝術傳承》關注的是“懷舊”主題在文學作品中出現(xiàn)時所具有的美學特征,由此深入分析其發(fā)生的情感心理機制、審美意義,追尋其反現(xiàn)實的社會學立場,探討文學文本中“懷舊”情結和“思舊”傳統(tǒng)的具體展示和類型體系,并通過其意象符號,考察其“返鄉(xiāng)”、“懷古”意向,揭示在種種“懷舊”文化現(xiàn)象下面的哲學思緒和文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