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是中國還與周邊繼續(xù)風起云涌的一年,期間不僅有圍繞制定“南海地區(qū)行為準則”出現的亂象,有黃巖島的緊張對峙,還有中日之間關系“釣魚島事件”的不斷升級……美國“重返亞太”戰(zhàn)略解開了中國與周邊國家在經濟發(fā)展良好狀態(tài)下的隱痛,而男孩問題背后濃重的現實主義色彩凸顯出的國家利益對當今國際政治和國際戰(zhàn)略的影響力,使安全與互信
在本書中,羅伯特?卡根認為冷戰(zhàn)后圍繞著榮譽和影響力,大國角逐的歷史重現,世界和平的夢想已經終結。美國、俄羅斯、中國、日本、印度以及伊朗間的國際競爭使世界面臨地區(qū)性沖突的新威脅,西方自由主義與東方強國間的競爭再次為地緣政治注入了意識形態(tài)色彩,伊斯蘭激進派也開始反抗現代世俗文化對自身的沖擊,同時,自由世界內部也出現了分裂與
《南海研究叢書:李鴻章與越南問題(1881-1886)》從李鴻章對越南問題的認識和政策視角來考察中國與越南朝貢關系的終結過程,并關注中國、越南及法國在上述終結過程中的互動與博弈,試圖從東亞朝貢關系體制乃至中越宗藩關系的內部視角來解讀中越宗藩關系的變遷與終結,就是將中越關系史研究、中法關系史研究、李鴻章研究及近代中國對外
《中國與西班牙關系史》一書由張鎧著,系統(tǒng)地回顧了從公元1世紀直至20世紀中西兩國長達2000年的交往史,并對跨入21世紀以來中西兩國關系的新發(fā)展進行了概述。本書曾榮獲西班牙“天主教伊莎貝爾女王十字勛章”(LaCruzdeOficialdelaOrderideIsabellaCatolica);其后又獲“第六屆中國社會科
《19世紀俄中關系:資料與文獻(套裝上中下冊)》共收集了536份原始文件,基本上反映了1803-1816即清朝嘉慶年間的中俄關系的實況。其所涉及的問題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俄國為了擴大對華的政治、商務利益而于嘉慶十年向中國派遣龐大的“戈洛夫金使團”,企圖通過談判迫使清朝擴大中俄貿易,解決兩國邊界等政治問題,實現俄國在黑龍
本書重視宏觀與微觀相結合、歷史與現狀相結合的分析方法,對當代中國外交進行了全景式綜合考察,又特別重視對國際關系、國際體系的理論分析。全書內容分為四大部分:中國外交政策的演變、中國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中國與大國關系、全球秩序中的中國。閱讀本書不僅有助于讀者認識當代中國外交戰(zhàn)略制訂對國際關系的影響,也使讀者了解中國外交決策
本書是全方位研究中國-伊朗關系的學術專著。本書從時間和空間的廣域角度,以中伊關系的發(fā)展歷史、影響中伊關系的主要因素為軸線,客觀地再現了中國-伊朗關系在不同時期的全貌,探尋了中伊關系的演變機制;以國家利益為核心,重點剖析了21世紀初期以來世界格局和兩國國情變化對中-伊關系的影響、兩國的外交決策機制和對外戰(zhàn)略布局;本書還對
本書共分為十五章,主要內容包括:為什么要再談釣魚群島問題;日本政府等故意無視歷史事實;眾所周知,釣魚群島自明朝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等。
本書簡要回顧和總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0年來的外交歷程。全書共分六章,把新中國外交史按照中共外交理念的變化以及明顯的歷史特征劃分為六個時期,選取了新中國外交歷程中的點滴瞬間,寓大背景于小事情,以簡潔明快的筆觸、通俗易懂的行文風格勾勒出60年新中國外交史的大體輪廓。
本書從歷史角度闡述了阿拉伯世界與巴勒斯坦問題產生與演變的關系,闡述了阿拉伯國家與巴勒斯坦主要派別的關系,分析了阿拉伯世界對巴勒斯坦問題解決的關系與影響,認為阿拉伯國家支持巴勒斯坦事業(yè)具有雙重性,即阿拉伯國家在支持巴勒斯坦人的同時又有對自身利益的不同考量,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地方阿拉伯民族主義和阿拉伯民族主義之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