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奧特弗利德?赫費的哲學代表作之一,首版于1990年,被譯為多種文字。該書是對《政治正義》(1987)一書中提出的“絕對法權原則”主題的深化研究。本書認為,要把現(xiàn)代性理解為一個復調音樂式的工程,并在倫理學、法權理論和社會哲學三個層面上解讀這一工程?档略谌珪惺冀K是一個活躍的對話者,而亞里士多德、密爾、邊沁、羅爾斯
《法律的性質與淵源》是美國現(xiàn)實主義法學代表人物約翰?奇普曼?格雷最具影響力的著作。 作者在本書中至少提出了兩套影響深遠的理論,其一是法律現(xiàn)實主義的法律概念理論,即主張法律是法院為確定當事人的權利義務而發(fā)布的一般性規(guī)則;其二是法律淵源理論,即在明確區(qū)分法律和法律淵源的基礎上,在學術史上首次系統(tǒng)討論了作為法律淵源的制定法、
在《主觀公法權利體系》一書中,通過主觀公法權利的建構,作者一方面克服了實證主義國家法學否定公法權利的做法,在另外一方面克服了自然法學說在基本權利問題方面的泛政治化傾向,奠定和開創(chuàng)了以教義學的方式把握基本權利的法律屬性的研究方式。這本著作分為總論和分論兩個大的部分。在總論部分,作者闡述了國家的法律本質,個體公法權利的一般
本書是作者根據(jù)長期的教學實踐和最新的民法典等的變化進行修訂而成的。本書分為法理學、國內公法、國內私法、國際法四大部分,共計十六章。這次修改保留了其他《法學概論》教材所沒有的“法的理念”內容,將法的基本道理和每一個部門法的道理闡述得比較清楚,保留了大量知識圖表和一些法學名言、格言、經(jīng)典論述及典故等特色,在內容上囊括了法理
《法苑內外》作者王立民教授在法律史領域耕耘近40年。除公開出版的著作與公開發(fā)表的論文外,還公開發(fā)表了一些小文章,包括隨筆、見聞、序、回憶文章等。此書把其中的一些主要內容集成于一體,展示給讀者。從中,讀者可以了解世界法制的古今中外,擴展自己的知識特別是增長法治知識,提高法治素養(yǎng)。
本書收錄了哈特自1953年至1981年寫就的17篇重要文章。這些文章不僅寫作時間跨度大,而且選題廣泛,幾乎涵蓋了他在語言哲學、法哲學、政治哲學、倫理學領域中的獨特思考,甚至還討論了刑法哲學中的不能犯未遂的問題。在書中,哈特既討論了一般性問題,也品評了生長在美國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法理學流派,還對19至20世紀熱烈爭論的
法理學(第六版)(新編21世紀法學系列教材)
"法理學也被稱為法哲學,是法學學科體系的基礎理論、一般理論和方法論。在傳統(tǒng)法理學教學過程中,往往由“法理學”一門課程完成法學基礎理論的講授工作,既充當?shù)湍昙墝W生的法學入門課程,又充當高年級學生的進階讀本!胺ɡ韺W”課程講授和學生學習的實踐經(jīng)驗告訴我們,一門課程無法很好地完成入門基礎和進階拔高的雙重使命。因此,“法理學”
《中山大學法律評論》為中山大學法學院創(chuàng)辦于1999年的學術集刊,每年出版一卷兩輯,系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集刊。本輯以“法律制度中的人與角色”為主題,包括相關成果4篇,分別為蔚澤洋關于為什么“自然人”破產(chǎn)法是最合適的立法選擇的探討,張瀲瀚、潘鑫對警察現(xiàn)場執(zhí)法過程中制度角色與制度能力差異的分析,李卓恒對1
英國劍橋大學法理學教授奈杰爾·西蒙茲等的著作《法理學核心問題:正義、法律與權利》圍繞正義、法律和權利這三個法理學核心問題,分析、辨析和評價主要法哲學的觀點。其一,通過評析功利主義以及羅爾斯、諾齊克和菲尼斯的觀點,對正義加以審視。其二,從哈特、德沃金和富勒的理論入手,全面研究法律在法理學核心問題中的地位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