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爲2019年8月23-25日在北京大學舉辦的“從中古到近代:寫本與跨文化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的論文集。共收録二十七篇高質量的論文,包括《再談敦煌寫卷P.2001號及相關問題》《早稻田大學圖書館藏<底野迦真方>寫本初探》《敦煌醫(yī)學卷子Дx00613+P.3287再考證》等。論文作者爲來自日本、德國、美國、
在發(fā)展數字經濟,建設數字中國的進程中,數字資源資產化是融入數字中國建設大局的重要實踐。高校圖書館數字特藏資源是圍繞某一特定主題而建立的體現學科、地域特色的數字化文獻信息資源,是高校教學、科研文獻資源保障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源于實踐,針對高校圖書館數字特藏資源形成數字資產的現狀、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數字特藏資源資產價值
章林,上海中醫(yī)藥大學老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醫(yī)學史、中醫(yī)文化。關于中醫(yī)藥話語的建構與分析,是現代中國的一道重要政治景觀,傳媒則是這一過程發(fā)生的重要場域。筆者以《人民日報》為語料來源,初步收集整理了1949—1979年期間共計1500余篇中醫(yī)藥主題新聞報道,從《人民日報》對中醫(yī)藥傳承發(fā)展問題的傳媒再現入手,分析不同時期以《
本書是普通高等學校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學科專業(yè)主干課程教材。本書基本保留了第三版教材的主要內容和篇章結構,并根據信息資源管理領域的理論和實踐發(fā)展,對第三版教材中的數據進行了更新,補充了一些新的觀點和內容。主要內容包括信息資源管理的歷史沿革、國內外研究現狀及發(fā)展,信息資源管理的目標與任務,信息資源的類型、采集、組織、檢索及開
本書以融媒體中心廣電傳媒類節(jié)目的采集,制作、播發(fā)、傳輸、覆蓋、監(jiān)測、接收與重現為主線,將全書分成5個大模塊--基礎與概念、制作與播發(fā)、存儲與檢索、傳輸與覆蓋,另外增加一個融合與創(chuàng)新的新技術導引模塊,12個章節(jié)。本書汲取相關類似讀物的優(yōu)點,并結合這幾年來的實踐、教學經驗,在原有傳統(tǒng)廣播電視技術介紹的基礎上進行了一些探索和
本書從新媒體賬號的精準定位入手,利用人工智能(AI)技術幫助讀者把握行業(yè)趨勢,明確賬號特色,并迅速吸引目標粉絲群體。書中詳盡介紹了AI在內容創(chuàng)作、圖片編輯、視頻制作、音頻處理等多個領域的應用,展示了AI如何提升新媒體內容的吸引力和傳播效率。亮點包括AI輔助的標題文案生成、7種不同風格的標題制作方法,以及AI在文章內容創(chuàng)
本書旨在幫助讀者掌握利用Deepseek工具進行高效文案創(chuàng)作的方法,助力個人或企業(yè)通過文案實現流量和價值的最大化。第一部分“用活Deepseek,人人都是文案高手”,第二部分“寫出好文案,你必須具備的文案思維”,第三部分“寫爆款文案,做影響力賬號”,第四部分“打造AI智能體,第五部分“你獨一無二的個性,才是AI最需要的
考慮到1945年以來席卷西方的信息革命和1986年開始席卷歐洲的政治革命,《西方圖書館史》對前一版進行了大幅修訂,本版本為最新版。本書全面探討了整個西方世界圖書館的發(fā)展和演變,詳細介紹了圖書館如何在不同時代和文化中出現、擴展。本書內容涉及面廣泛,包括古希臘羅馬的圖書館、中世紀的修道院圖書館、文藝復興時期的圖書館、印刷機
20世紀初,隨著近代考古學的傳入和民族意識的覺醒,河南地區(qū)掀起了一股考古發(fā)掘和研究的熱潮。河南博物館(今河南博物院)應運而生,成為收藏、研究和展示河南地區(qū)文物的重要機構。1936年7月,河南博物館創(chuàng)辦了《河南博物館館刊》,旨在闡揚文化,研究學術。館刊雖僅存續(xù)兩年,出版15輯,但其內容豐富,涵蓋論著、報告、藝文、專載、史
改革開放40多年來,財經新聞傳播為政府與百姓了解、評價中國和全球經濟發(fā)展形勢提供了重要的參照體系,而財經新聞傳播的發(fā)展歷史與興衰沉浮也印證了中國社會經濟的現代化歷程。本書致力于梳理改革開放四十年(19782018)我國財經新聞傳播的發(fā)展歷程,并將其分為四個階段:19781992年為我國財經新聞傳播的起步階段;19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