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江蘇蘇州人,哥倫比亞大學全校級教授,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因在宇稱不守恒、李模型、相對論性重離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樸孤立子場論等領域的貢獻聞名。1957年,他31歲時與楊振寧一起,因發(fā)現(xiàn)弱作用中宇稱不守恒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的這項發(fā)現(xiàn),由吳健雄的實驗證實。
李遠哲(YuanTsehLee),1986年以分子水平化學反應動力學的研究與赫施巴赫(DudleyR.Hechbach)及約翰·波蘭伊(JohnC.Polanyi)共獲諾貝爾化學獎,是位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臺灣人。目前為中央研究院、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美國國家科學院,以及德國哥廷根科學院等之院士。于1994
丁肇中,美籍華裔物理學家。祖籍中國山東省日照市,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國密歇根州,中學時代是在中國臺灣度過的。156年,丁肇中入美國密歇根大學學習,1960年獲碩士學位,1962年獲博士學位。1963-1964年在歐洲核研究中心工作,1964-1967年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工作。1967年起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任
《毛姆自傳》由《純屬私事》和《隨意總結》兩部分組合而成!都儗偎绞隆肥敲吩诙(zhàn)期間的回憶錄,對研究毛姆個人生平具有重要價值,此前從未出版過中譯本,本書的出版彌補了翻譯界的一大空缺!峨S意總結》是毛姆的創(chuàng)作回憶總結。本書兩部分互為對照、補充,對了解毛姆生平思想具有重要作用。
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與愛丁堡公爵均出身皇室,同為伊麗莎白一世的曾增孫,卻有著截然不同的脾性和家庭背景。女王的童年安全且有愛,而公爵可以稱得上是顛沛流離:祖父被刺殺,父親被監(jiān)禁,家庭被流放,在他10歲那年,父母分開了。伊麗莎白和菲利普這對表兄妹相遇在20世紀30年代,1947年舉行婚禮。當時他們分別是21歲和26歲。過了4年
本書將敘事體和傳記體相結合,以歷史信息為基礎,以一種全新的評論方法,重新拼出一套莎士比亞的人生和作品的概貌。本書共分為九個章節(jié),每個章節(jié)都以事實傳說推測三個角度來再現(xiàn)莎士比亞一生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包括作家莎士比亞商人莎士比亞演員莎士比亞天主教徒莎士比亞戀愛中的莎士比亞等。此外,本書還包括與莎士比亞的不同身份相對應的九
威廉·巴勒斯是垮掉的一代中的一位代表性人物。在本書中,作者追溯了巴勒斯的一生從20世紀40年代在紐約下層社會的生活,到墨西哥和南美叢林、丹吉爾和寫作《裸體午餐》、巴黎和垮掉旅館、20世紀60年代的倫敦,一直到堪薩斯州的小城。作者從巴勒斯的經歷發(fā)生地找尋*貼切的線索,研究了大量的*資料,深度挖掘巴勒斯脆弱的
本叢書引自意大利君提出版社,精選世界繪畫史上十二位杰出的藝術大師,以時間為線索展示其非凡的藝術人生,在真實、可感知的時代背景下解讀藝術家的生活與創(chuàng)作,呈現(xiàn)其獨特的人格魅力和藝術風采。 本書為藝術人生系列叢書之一,書中以達·芬奇的一生為主線,結合時代背景,重點介紹了其在藝術創(chuàng)作和科學研究上的成長與發(fā)展,對其
《蘇聯(lián)的命運》包含了戈爾巴喬夫對蘇聯(lián)解體以及俄羅斯命運的深刻思索,全書分三個部分,*篇捍衛(wèi)改革,揭露八月事件的內幕,為新思維、公開化、民主化等改革政策辯護;第二篇俄羅斯往何處去?,記錄葉利欽執(zhí)政的1990年代,展現(xiàn)休克療法、炮打白宮、車臣戰(zhàn)爭、盧布危機等重大事件背后的幕后較量;第三篇令人憂慮的新世界,探討恐怖主義、核擴
從十多歲起,馬克龍就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對自由的渴望,將他引向法國總統(tǒng)之位。 馬克龍和我們的區(qū)別就是,我們總是安慰自己,改變不了世界,就改變自己。馬克龍立志改變國家,改變這個世界。他做到了。 年輕的大國總統(tǒng),廣闊的全球視野,鮮活的全球熱點,全面的法國政治、經濟、文化展示。 馬克龍親筆書寫,講述他的見解,他的故事和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