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內容分為三輯,輯一討論文學寫作與歷史主體之間的互建關系,尤其是小資產階級主體在當下寫作中的遷延和新變。這是本書的重點。輯二是一組作家作品評論,強調寫作的現場感和當下性。輯三是關于文學史觀和批評觀的幾篇文章和訪談。
本書通過對新世紀十年文學的研讀中,發(fā)現無后的意象,進而討論新世紀中青春文學的精神處境和現實寫作。內容主要包括三部分:無后與青春的理論提出;無后意象背后的精神解讀;青春文學在新世紀的寫作研究。 新世紀的文學創(chuàng)作中出現了一個獨特的文學意象嬰兒,它常常是以殘缺、病態(tài)的面貌出現,并作為小說歷史書寫的情節(jié)性結尾,這個嬰兒同時存在
本書是有關中國文學的普及之作。作者從浩如煙海的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擷取有關農事、農民的詩歌、散文和故事,娓娓道來地為廣大讀者分析、解讀,為人們從文學的角度了解我國先秦以來的農業(yè)生產及其歷史打開了一扇門。
《文學這個魔方:王蒙王干對話錄》:1988年末至1989年初,作家王蒙與青年評論家王干進行了為期十天的對話,涉及文學的本質、現當代文學流派、文壇現狀、文學創(chuàng)作與評論等諸多問題,并對活躍在當時文壇的中外作家如莫言、余華、賈平凹、高行健、張承志、張賢亮、馬原、殘雪、汪曾祺、林斤瀾、王安憶、張抗抗、張潔、鐵凝、劉心武、馮驥才
《勵耘學刊(總第二十四輯2016年第2輯文學卷)》的主要內容包括:新視野、文學史研究、文化研究、文獻考辨和青年論壇,等。
本書在總結和概括法制文學的特征時,以代表性作家作品的實證分析為基礎,得出了符合文學實際的理論結論。一方面,從法制文學的內容層面上討論了法律實施與倫理道德的關系,揭示出法制文學作品不停留在法律實施的法治層面而滲入倫理道德心靈世界的文學特征;另一方面從文學生產體制和文學價值取向關系上,闡釋法制文學商業(yè)價值與社會價值、審美價
內容上,本書按照中國古代文學史的發(fā)展順序組織章節(jié),以經典文學作品為主體,同時對文學史的發(fā)展脈絡作了清晰的梳理;針對各個時期的文學發(fā)展狀況、文學思潮,以及重要的作家作品均有簡明扼要的介紹。體例上,本書進行了大膽的創(chuàng)新,主要設置以下板塊:文學史概論、作家介紹、作品選讀、作品導讀、思考與討論、拓展與延伸和推薦閱讀。
《明清文學與文獻》系黑龍江大學明清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主辦的專業(yè)學術輯刊。書中重點以明清文學、文獻以及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為主,并著力呈現明清文學研究的前沿動態(tài)和全新成果,反映了本學科的特色。
《韓愈研究(第8輯)》所收論文涉及韓愈詩文創(chuàng)作與理論再評價、韓愈思想與韓愈文化研究、韓愈詩文版本校勘與流傳、韓愈的接受史與海外“韓學”研究、韓愈文化的現代價值及其與地域文化及地方旅游資源的開發(fā)研究等諸多方面,匯聚了包括張清華、閻琦、曾楚楠等“韓學”研究專家和胡阿祥、郝潤華、楊國安、劉寧等“韓學”中堅以及丁恩全、丁
《清人編選的文章選本與文學批評研究》從編選者、編選背景及過程、選錄作家及作品、評點、刊刻、流傳、影響等方面入手對清人所編文章選本進行文獻梳理,力求把握其整體面貌,揭示其文獻價值。在此基礎上,結合清代社會的政治、文化、科舉、教育、學術思想、文學創(chuàng)作、文學思潮等因素,對選本進行文學批評研究,探討和發(fā)掘其理論價值。采用文獻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