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伊人
本書甄選“江海詩詞”(通訊)相關平臺上發(fā)布的詩詞作品集合,甄選中秉持“風雅頌為之經(jīng),賦比興為之緯”的標準,優(yōu)中選優(yōu),保存了200余人的306篇作品。其中,包括2020年與2021年《江海詩詞通訊》選稿75首、117首;江海詩詞公眾號2021年選稿66首;2021年《詩天下》選稿48首。就詩家而言,包括五四以來新文學大家
本書為詩人段巍的詩文合集,既有他對生活細致的觀察,也有對歷史獨特的體悟,文字細膩簡潔,音律和諧澄明。他將自己的生命體驗完全注入在筆下的文字里,充分表現(xiàn)出自己的真實與真誠,極具感染力。
《銀河之外的星光》是云關秋先生原創(chuàng)的一部中英文對照詩歌集,全書共分四輯億萬星辰跟你走把一棵樹活成宇宙好似冰融化了去流浪身后總有地平線,收錄詩歌作品近百首。 詩歌圍繞生命與社會、自然的沖突與融合,感悟行者的成長、成熟之美,體現(xiàn)了詩人思考者篤行者記述者的角色。
詩集《屐痕履履》分為七輯。第一輯《蘇河灣之戀》是作者對上海的母親河蘇州河的贊歌,反映了作者對蘇河灣難以言表的眷戀。第二輯《煙雨江南》是作者描寫江南風光人情的詩作,道盡了江南的嫵媚多姿,讓人浮想翩翩。第三輯《一抹炊煙藍》是作者對鄉(xiāng)村的懷念,那一抹炊煙成為作者心中永遠的依戀。第四輯《大美江山》寫盡了祖國的山山水水,淵源流長
浙江詩人顏梅玖的一部詩集,收錄詩歌122首。主要寫一個人生活時養(yǎng)花、煲湯、看病、閱讀、思考、觀察自然等自身生命經(jīng)驗的沉思,以及一些對普通事物的詩意想象。作者以動人的筆觸描寫了很多植物,如梔子花、曇花、蒲公英、菜蕻、荸薺、綠蘿、烏桕樹、三葉草、楊梅、一枝黃等,仿佛在寫陪伴在身邊的人。當然不僅僅是植物,還有春風秋雨、陰晴晝
風是時間的河流,也是靈魂的陪伴。一個醒著的生命既需要遠方,也需要詩意的寄托。作者常以生命為坐標,在聆聽、感受、寄情于風的每一個瞬間,感受著萬物的撫慰與靈動。無論在山巔還是在曠野,也無論在林間還是在海邊,都在生命主體的頓悟中修養(yǎng)成風,讓靈魂以季節(jié)的姿勢和張力去抒寫一次又一次悸動。作者從與一只八哥對視中感受著現(xiàn)實與理想的劇
本書為胡曉明教授近年五七言詩作的結集。全書共分十卷,依次為《記歲》《記人》《記地》《記親》《記思》《贈答》《記時》《記書》《域外》與《北歐詩旅》。這些詩作雖多為作者生活之紀錄,但也展現(xiàn)出文人學者關注民生民情的人文情懷,以及關注傳統(tǒng)傳承、居安思危的人文反思。
本書作者王計兵是一個外賣員,奔跑的行程累計15萬公里,相當于沿著萬里長城跑15個來回。在城市穿梭的日子里,他看到多跟他一樣為生存奔波的人,外賣員、農民工、保潔員、保姆。他們匆匆忙忙,慌慌張張地奔波,卻跑丟了自己的身份:既不能在城市中找到一個落腳之地,故鄉(xiāng)和父母又在不斷遠去。 如同一個來自底層中國的行吟詩人,王計兵記錄
《草堂》詩刊以“傳承大唐風骨,繁榮當代詩歌”為宗旨,立足成都,面向海內外,是成都詩意的城市文化符號,是華語詩壇的重要旗幟和標桿。全書以多角度、全方位展現(xiàn)當下詩歌及其理論研究的發(fā)展現(xiàn)狀,使讀者得以全方位體味詩歌的內涵與魅力,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整本書具有包容性強,地域性廣,傳承性高,針對性強等特點,對當代詩歌的發(fā)展和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