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叢書緊扣十九大報告精神,深入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對于幫助廣大干部群眾深刻理解和堅定四個自信、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動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提供了理論支撐。該叢書注重政治性、學術性與可讀性的統(tǒng)一,體現(xiàn)了一定前瞻性、創(chuàng)新性與實踐性。
藝術可以是宏觀概念也可以是個體現(xiàn)象,是通過捕捉與挖掘、感受與分析、整合與運用(形體的組合過程、生物的生命過程、故事的發(fā)展過程)等方式對客觀或主觀現(xiàn)象進行感知、意識、思維、操作、表達等活動的過程。其表達形式包括語言、聲音、文字、繪畫、眼神、呼吸、肢體等。
為了幫助中考學生提高英語閱讀理解技能,增加閱讀量,我們約請了長期從事初三英語教學工作和中考命題研究的高級教師組織編寫了該書《2020年中考英語閱讀限時訓練100天》。本書共有200篇閱讀材料,分成100天,要求學生每天完成兩篇文章的練習,并將時間控制在15分鐘以內(nèi)。本書選擇的材料難度相對較高,內(nèi)容充實,能夠有效幫助基礎
《十六個漢字里的日本》是旅日作家姜建強的推出的重磅文化隨筆,深度解讀日本之書。在旅日多年的姜建強眼中,日本有值得無限探究的風情。從現(xiàn)實中的花鳥風月,到充滿儀式性意義的“萌”“侘寂”“陰翳”,小小的島國將其獨特的審美滲透在文化的每一個角落里。十六個漢字選取的角度虛實相生,由外在逐層深入內(nèi)涵。從作為表象的花、月、雨等現(xiàn)實風
“中國特色社會文化研究叢書”是一套開放性研究叢書,是中宣部2015年度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大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的部分研究成果,以其扎實的研究內(nèi)容、權*的研究團隊、新穎豐富的視角,從不同層面、不同維度,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研究和建設提供了理論借鑒。 本書是該叢書中的一本,以弘揚革命文化是新時
《金秋雁聲:陳仲庚學術研究回眸》是中國舜文化研究專家、湖南科技學院教授陳仲庚四十年學術研究的一次整體回顧與展示。全書共分為兩輯,一輯“尋文化之根”,主要是對陳仲庚有關尋根文學和舜文化研究的討論;二輯“庀千山之材”,主要是對其主持的兩項集體成果——《虞舜大典·近現(xiàn)代文獻卷》和《舜文化研究文叢》的評價。他從事學術活動共四十
本書收錄《孔子學院一一中外人文交流的平臺》《發(fā)揮高校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文化傳播作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中國文化在西班牙語國家傳播的路徑與方式——以安自在中西文化交流發(fā)展中心為例》《土耳其對外文化傳播實踐與啟示》等文章。
《經(jīng)濟全球化與文化全球化:歷史的思考與求證(英文版)》緊扣時代熱點,關注文化建設與傳播,用大量歷史實例展現(xiàn)和印證了經(jīng)濟全球化與文化傳播的互動關系,為我們理解和迎接新一輪全球經(jīng)濟發(fā)展與文化融合提供了一個開放性的思考和極具建設性的理念與倡議。本書緊扣時代熱點,關注文化建設與傳播,用大量歷史實例展現(xiàn)和印證了經(jīng)濟全球化與文化傳
《中國文化傳媒投資發(fā)展報告(2019)》是《中國傳媒投資報告》(2015、2016、2017、2018卷)的升級版和擴展版。全書分為總論篇、傳媒篇、文旅篇、專題篇、案例篇、附錄六部分,共計23章,既保持了成熟的整體框架體系,又在過去基礎上有所創(chuàng)新和深化。 本書的核心關鍵詞是文化傳媒投資,書中對2018年度文化(含旅游)
終南山在中國歷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它是中國自然地理中水文、氣候的分界線,是中國文化南北的分界線,終南山及其北麓的渭水流域更是造就中華民族與塑造民族精神的核心區(qū)。我們的祖先生活在這片熱土上,創(chuàng)造了璀璨的文化與文明,綿綿瓜瓞5000年,這種文明足以讓我們引以為傲。對終南山文化進行詩性的闡釋,發(fā)掘其豐厚的文化資源,對于繼承優(yō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