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刑公正之程序路徑》的基本論點是量刑作為一種刑事司法行為,不僅是個實體問題,也是個程序問題。面對司法實踐中令人擔憂的量刑偏差現(xiàn)象,不僅應該通過刑事實體的路徑予以改進,程序路徑亦有其功效。筆者運用刑事一體化、比較與借鑒及構造分析等方法,對量刑公正之程序路徑視角的引入、量刑中的權力(利)配置與運行、獨立量刑程序、量刑中的
《刑事訴訟國際化問題研究》界定了刑事訴訟國際化的概念,追溯了刑事訴訟國際化的發(fā)展脈絡,分析了刑事訴訟國際化的大背景,抓住了刑事訴訟國際化的核心問題——人權,同時兼顧了國家主權與刑事訴訟國際化的關系,最后落腳于“本土化”。《刑事訴訟國際化問題研究》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刑事訴訟國際化基本問題的研究,歸納了刑事訴訟國際化的
《犯罪參與體系研究:以單一正犯體系為視角》從立法論和解釋論兩個方面認證了單一正犯體系的合理性,并認為我國刑法采取的正是單一正犯體系。在此基礎上,《犯罪參與體系研究:以單一正犯體系為視角》對我國犯罪參與的相關問題進行了初步探討。從世界各國的犯罪參與立法來看,存在以德日刑法為代表的二元犯罪參與體系(區(qū)分制)與以意大利刑法和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來,為順應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進步的歷史潮流,在堅定不移地推行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之同時,中國政府尤為注重社會主義法治的建設與發(fā)展。隨著立法日益健全,司法不斷完善,法學欣欣向榮,國家和社會已經步人現(xiàn)代法治的軌道,從而有力地維護和推動了經濟、政治、文化乃至整個社會全方位的發(fā)展與進步。在中國社會發(fā)展進步
本書在借鑒吸收國內外成果的基礎上,從基本概念的界定、基礎關系的構建、損害的發(fā)生及其樣態(tài)和利益保護方法四個方面對合同法上的信賴利益問題做了較為系統(tǒng)的研究,提出了若干對合同法學和司法實踐頗具參考價值的見解。本書作為一本學術著作,其觀點鮮明、用語專業(yè)嚴謹、表達明快精煉、適合作為高等學校法學類學生及研究者的專業(yè)參考書。
本書旨在論述1945年以來臺灣民法實務及理論的演變,并在一定程度上參與、促進臺灣民法的發(fā)展。《民法思維:請求權基礎理論體系》乃在建構請求權基礎體系,作為學習、研究民法,處理案例的思考及論證方法。其他各書系運用法釋義學、案例研究及比較法闡述民法各編(尤其是總則、債權及物權)的基本原理、體系構造及解釋適用的問題,F(xiàn)行臺灣“
《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共八冊)是我國臺灣著名民法學家王澤鑒先生最負盛名的著作之一。這套書問世至今數十年,一直廣受追捧,堪稱經典之作。《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三冊)作為其中的一部分,延續(xù)了王澤鑒先生一貫的論述風格,以專題類型化的形式探討了民法在理論層面和實踐層面的諸多重要問題,其案例豐富、資料翔實、理論深厚、分析透辟
本書是我國臺灣學者王澤鑒教授的一本學術專著,是《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這一叢書中的第六冊。王澤鑒教授是民法學界的泰斗,對民法的研究與理解頗有其獨到之處。王澤鑒教授在這套叢書中做到以理論為根據,以案例為依托,以類型化為手段,以分析法學為方法,以社會豐富生活為土壤,將民法理論與實踐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對民法研究具有重要的價值,
本書為我國臺灣著名民法學者王澤鑒先生的經典力作之一。筆者通過專題研究的形式,輔以豐富的判例與學說,分門別類對民法學的基本概念、理論體系及實務上疑義迭生的焦點問題進行全景式闡釋,對大陸法系尤其是德國法的民法原則予以引介式考量;筆者的研究視角既立足傳統(tǒng)--博采眾家之長,又不囿于框架--遞進式推陳出新,其凝結于本書的成果將對
《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共八冊)是我國臺灣地區(qū)著名民法學家王澤鑒先生的著作,在兩岸民法學界有著重要的影響力,被學界稱為民法學的“天龍八部”。本書是“天龍八部”的第七冊,主要圍繞“臺灣現(xiàn)行‘民法’與市場經濟”、“定型化旅行契約的司法控制”、“基于債之關系占有權的相對性及物權化”、“第三人利益買賣契約之解除及其法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