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石刻具有豐富文化內涵,本書選擇民國以前廣西各地歷代著名石刻34種,以石刻故事為中心,以史為線索,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闡釋石刻的內容,并講解其背后的歷史文化內蘊,讓讀者了解歷代廣西石刻,了解廣西豐富的石刻文化。 本書為文化廣西叢書遺存系列之一,按照石刻內容分類,部分歷史的溫度(收錄了7篇文章),收錄的石刻反映了廣西歷史
《廣西文物》為文化廣西叢書遺存系列中的一冊,書中薈萃廣西文物的珍品,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圖文并茂的方式,回顧總結廣西文物工作的發(fā)展歷程和成果,從不可移動文物和可移動文物兩大部分介紹廣西歷史文化的精彩片段,講述廣西源遠流長的史前時期、甌駱交融的先秦時期、多元一體的秦漢至明清時期、風云激蕩的近代等的文明及走向世界的申遺項目
《蘇州石刻》共收石刻14類,并據(jù)內容酌情合并,計收1600余條。起于東晉太寧三年(325),訖于20世紀40年代。所錄石刻,主要指鐫刻文字或雕刻造像、地圖等的石制品,包括碑刻、摩崖及橋井亭坊塔幢等建筑構件,以碑刻為記載重點。原石不存,僅有拓本或文獻記載者,未收錄;原石尚存,但碑文漫漶無法識別者,未收錄;建筑物及其附屬的
國學經典藏書-文房四譜
該書精選取了唐朝以來鐫刻在七星巖、鼎湖山的大部分詩文及楹聯(lián),圖文并茂,逐篇加以介紹、注釋、分析,部分還有譯文。反映了不同朝代、不同流派、不同風格的作家在肇慶的生活寫照,也反映出從唐到現(xiàn)代的一千二百多年肇慶的歷史風貌。圖文結合,生動反映了七星巖鼎湖山碑刻的精華,有助于廣東文化的傳播。
左江花山巖畫文化景觀于2016年7月15日,在第40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獲準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49處世界遺產,也是我國個巖畫類世界遺產。迄今為止,花山巖畫仍有許多未解之謎,如作畫年代與分期、巖畫選址、畫面內容、作畫技術、畫面圖像內涵等。廣西民族師范學院位于巖畫所在地廣西崇左市,學校多位老師的研究領域觸及到花山
羅振玉(一八六六-一九四〇),字叔蘊,號雪堂,晚號貞松老人,出生于江蘇淮安,祖籍浙江上虞?脊艑W家、金石學家、出版家。辛亥革命后東渡日本,一九一九年回國,居天津。一九二四年奉溥儀召,入直南書房。一九二八年冬,羅氏攜帶大量內閣檔案及自藏金石古器遷居旅順,并筑住宅與藏書樓。在大連開設墨綠堂書鋪。一九三三年在旅順設庫籍整理處
吳越國歷七十二年,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文化遺產。長期以來,由于相關資料的分散和匱乏,吳越國歷史的研究主要側重于文獻記載。隨著考古工作的深入開展,特別是吳越國王室墓的不斷發(fā)現(xiàn),大量珍貴文物相繼面世,為吳越國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吳越國王及王室成員墓主要位于浙江臨安、杭州、紹興和江蘇蘇州等
實踐證明,文物保護單位制度作為文物保護領域的一項基本制度,是符合我國國情的,有效保護了一大批重要的不可移動文物資源。2021年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核定公布60周年。國家文物局特編印《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書,分省簡要介紹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基本情況,力求簡明、準確地提供每處文物保護單位的沿革、基
《蚌埠文博》是由蚌埠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主管,蚌埠市博物館、中國社科院淮河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辦的文集,擬請在專業(yè)領域有顯著地學術研究成果、做出突出貢獻、有較高影響力的專家進行撰稿,是一本集文物、歷史學、考古學與博物館學等多學科、多領域于一體的綜合性文集,是面向文博、考古工作者和相關專業(yè)同仁的學術性讀物。本書為第三輯,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