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ubert”三部曲是美國證據法中的重要判例,各個具體判決的具體內容甚至腳注都常為以后的判例所引用。因此,直接通讀判決書本文,是掌握這些判例精神所不可繞過的路徑。本書旨在為證據法研究者和學習者閱讀“Daubert”三部曲及Frye案判決書提供一個便利、準確的讀本。
本書記述了1787年至1887年間的美國百年行政法史。討論在1787年至1801年的聯邦黨時期如何架構財政和稅收部門、設立總檢察長、設立行政課責機制、在普通法背景下進行司法審查。在1801年至1829年的民主共和黨時代,如何實施禁運行政和土地行政、建構相應的內部行政控制體系。記述了在1829年至1861年的杰克遜時代
《沿岸與海洋法律案例和材料》內容包括第三版前言;編者的話;鳴謝;案例和行政判決一覽表;憲法性規(guī)定、法規(guī)、國際條約和公約;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沿岸土地和水域;導言;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沿岸水下土地的所有權;菲利普石油公司訴密西西比州案;評注與問題;州對通航水域以下的水下土地的管理權;伊利諾伊中央鐵路案;評注與問題;公共信
《區(qū)域治理中政府間協作的法律制度--美國州際協議研究》基于協作性公共管理理論視角,研究美國聯邦制環(huán)境中*重要的州際區(qū)域合作機制——州際協議,以及這種區(qū)域合作機制對我國區(qū)域協調發(fā)展的借鑒。本書的內容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創(chuàng)新性,目前國內專門研究美國州際區(qū)域合作治理的專著處于空白。本書應用公共管理基礎理論,從政府間協作管理視
本指南的寫作目的,在于促進法官在撰寫裁判文書時,能夠像他們決定案件如何裁判時一樣,進行系統(tǒng)性思考。法官應當捫心自問:我之所以這樣寫,是因為我平時都是這么做的,還是因為這種方式更好?裁判文書采取這樣的架構,是否基于某種理由?是因為存在特定事實?還是為了充分討論某個議題?或是為了援引某個案例?這句話把意思講清楚了嗎?所有詞
1800年美國建國之初,在第二任總統(tǒng)亞當斯與第三任總統(tǒng)杰斐遜之間展開的總統(tǒng)競選殘酷而激烈。黨爭近乎撕裂了剛成立不久的合眾國,“二次革命”的危機悄然逼近。敗選的亞當斯不甘將合眾國的命運交給新選出的、由民主共和黨人控制的政府。他在聯邦法院的人事問題上孤注一擲,希冀讓法院成為聯邦主義者的政治堡壘,延續(xù)聯邦黨人的既定國策。剛剛
本書主要是對哥倫比亞刑法典進行的翻譯成果。依據的是該國官方公開的法典文本,作者具有深厚的學術積淀以及豐富的教學經驗,已翻譯多部國外刑法典,該法典的翻譯及出版,將對我國刑法的比較研究已經相關課題的改革研究,有著深遠的影響,并提供準確權威的資料參考。
券商交易行為是一個在證券實務中大量發(fā)生的現象,但卻在法學研究中一直僻處一隅,成為一塊學術荒地。
傳統(tǒng)金融監(jiān)管不能有效覆蓋資產證券化的風險,是導致2008年次貸危機和國際金融危機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