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說是中國古典小說的創(chuàng)作高峰,具有極高的藝術(shù)價值。目前,明清小說已被外譯至多種語言,在世界多個地區(qū)廣泛傳播,西班牙語世界正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區(qū)域。本書主要著眼于探析明清小說在西班牙語世界的翻譯與傳播,將翻譯的內(nèi)部研究與外部研究并重,結(jié)合描述翻譯學、文化語言學、符號學與詮釋學等相關(guān)理論,從明清小說在西班牙語世界的
王闿運歷時五十多年選批唐詩,他認同“唐無五言古”,最欣賞唐代的七言歌行;他以藝術(shù)審美的角度來審視評點詩歌,不喜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也不喜直抒胸臆、一瀉千里的創(chuàng)作方法,喜歡詩歌含蘊不盡、遠處取神的畫面感,這也是他迥異于晚清諸多詩派及其影響下的詩歌思想的根本所在。本書從王闿運關(guān)于唐詩的選錄、批點和論說之文入手,分析他
巴頓·華茲生(BurtonWatson,1925—2017)是美國從事漢詩英譯的代表性人物,在美國譯壇占有重要席位。本書采用語境化的歷史視角,運用描寫翻譯學的范式,對華茲生英譯漢詩的翻譯行為進行整體研究,揭示了其譯詩的世界文學特性、翻譯詩學特征及其文學與社會學成因,為其譯本世界文學特性的形成提供了翻譯學的學理依據(jù)。本書
本書稿是20112020年古籍整理出版規(guī)劃項目、2019年全國古籍整理出版專項資助項目!朵浌聿尽贰朵浌聿纠m(xù)編》是記載元代散曲、雜劇作家姓名、事跡及其作品名目為完整的文獻。校注者在整理過程中廣泛搜集相關(guān)資料,主要做了如下工作:一是勾勒作家的生平事跡,為重要作家做出了盡可能詳細的小傳;二是對雜劇作品本事、故事演變的進程做
本書首版于1989年,全書共分六章,每章一論,每論內(nèi)部條理清晰,六論間彼此關(guān)聯(lián),論證嚴密,形成了中國詩論獨特而深微的研究特色。出版后,學界評價甚高,并被日本、韓國相關(guān)院校列為閱讀書目。惜首印量不多,讀者之需求未能較好滿足。今作者對原書內(nèi)容進行了修訂完善,予以再版,以饗讀者,可謂功在學林。
四大名著是中國古代敘事文學的之作,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文學領(lǐng)域的集中表現(xiàn)!度龂萘x》是中國人的英雄史詩,縱橫捭闔,高潮迭起;《水滸傳》標志著一種英雄風尚,是中華民族特有的俠義文化的代表;《西游記》則是神魔小說的扛鼎之作,亦是一部把宗教游戲化的奇書;《紅樓夢》對于愛情與命運的深入思考、細膩描繪,可說是中國古代文學的翹楚。
《唐詩之路》是200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勒克萊齊奧的新作,和董強教授共同創(chuàng)作。在本書中,勒克萊齊奧通過閱讀中國古詩詞,品鑒詩詞,抒發(fā)闡釋自己的觀點,他作為現(xiàn)代人的思想的火花與古老的唐詩相互碰撞,妙趣橫生。勒克萊齊奧站在外國作家的角度,唐詩在他的眼中讀出了不一樣的味道。在他的筆端,唐詩的意境深遠悠長,就如同法語書名奔流不
本書不是一部研究專著,而是一本詩歌隨筆,是作者在唐詩中的一次游歷。在談及這二十位詩人時,盡量展示其重要的作品,但并不做全面評價,而是對每位詩人采取不同的闡釋角度。作者試圖在唐詩的背后尋繹觀念與價值的東西,比如中國人的天人之際、自我意識、時間觀念和感覺方式,以及詩人的心路歷程、審美情趣、人格品質(zhì)和藝術(shù)技巧。此外,還收錄了
  不哭不笑也不痛罵,這才是閱讀紅樓夢的至高境界,F(xiàn)象級的紅樓夢公開課,網(wǎng)上點擊量達天文數(shù)字,一百七十多講逐字稿,一字一句,精雕細琢,主講人歐麗娟教授親自審定,嘉惠華人世界廣大紅樓夢愛好者。本冊為第127單元的內(nèi)容。學問中便是正事。此刻于小事上用學問一提,那小事越發(fā)作高一層了。不拿學問提著,便都流入市俗
讀宋詞修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