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東流,鴻蒙造化。滋養(yǎng)遠古人類、開創(chuàng)中華文明,成就瀚海金灣、孕育古都北京。永定河,是一條非凡的河流。本書共分為上、中、下三個篇章。上篇《雪泥鴻爪》按照時間順序,以沿河行走所經過地域線性鋪開,主要是作者的一些見聞、隨想和感受;中篇《在河之洲》從永定河的歷史發(fā)源、對北京城的影響和作用、永定河的水利灌溉、漕運價值、治水歷程
《長白文庫》從大文化的角度,對吉林文化的科學內涵、典型形態(tài)、各文化領域的成就、歷史演變、精神特質、現(xiàn)實價值進行研究探索;進而通過人物評傳、文獻提要、大事編年等形式來總結、整理和體現(xiàn)吉林的地域文化;然后選取最具代表性、可視性的方面加以展示和再現(xiàn),突出了地域文化特色。本書是作者李健才關于中國東北史地的研究的續(xù)集,是繼《東北
本書為作者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課題《大運河文化的影像建構與國際化傳播研究(1949-2019)》的主要成果之一。本書致力于對新中國成立70年來大運河文化影像建構歷程予以系統(tǒng)性總結和闡述,以兼容并蓄的視角,審視大運河文化在“大運河早期圖像與西方文化想象”“知識分子介入與運河影像類型化傳播”“大運河申遺語境與影像敘事的
這是一本關于東錢湖步道的旅游導覽圖書,簡要介紹了寧波東錢湖步道的建設概況、線路布局、路線相關信息以及登山基本常識和步道附近的服務資訊等。全書共分為使用介紹、步道概述、路線介紹、登山健行常識、步道資訊等五部分,并提供了豐富的步道路線圖及高程圖等。全書梳理了東錢湖步道的路線分布,并選取了重復路段較少的15條單環(huán)線和2條連接
本書是在2006年出版的《沂沐泗河覽勝》、2013年出版的《走讀大淮河》之后,又對淮河干流北部大于1萬平方千米的洪河、潁河、渦河、懷洪新河以及新汴河、濉河大支流水系所作的記述。本書內容采用酈道元作《水經注》體例,以河道水系為線索,從上游源頭,到下游入淮口,如同導游員一樣,邊走邊講述。此書融水利與地域文化于一體。讀者可從
佛教造像是五臺山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五臺山歷史遺存實際,本書所收錄“塑像”,主要指包括泥質彩繪及木雕、石雕、夾苧等其它材質在內的三維寺院造像。本書分:唐宋金元卷、明清民國卷兩冊,共收錄唐、宋、金、元、明、清及民國時期五臺山有代表性及重要遺產價值的塑像圖1140幅左右,所匯存塑像每尊像除有其正面高清圖外,一部分塑
總書記在考察我區(qū)時提出的“把祖國北部邊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的殷切期望,世人的目光再次投向了內蒙古,越來越多的人想深入、系統(tǒng)地了解內蒙古。于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內蒙古成了新的旅游熱點,人們希望了解內蒙古各地的歷史、文化、民俗,我們也迫切希望通過多種形式把自己宣傳、介紹出去,吸引更多的人關注,F(xiàn)如今,我們需要一套
《明清宮藏絲綢之路檔案圖典》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明清宮藏絲綢之路檔案的整理與研究》課題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與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共同編纂。該書從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館藏數(shù)萬件涉及明清時期絲綢之路歷史的珍貴檔案中,甄選檔案400余組進行深入解讀,梳理重要歷史節(jié)點和相關史實,配以相關輿圖、文物、歷史圖
本書詳細地解讀了海南的經典旅游地,同時對交通、吃、住、購物、娛樂方面提供了眾多的資訊,可為你的旅途免除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