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闡述中國傳統鄉(xiāng)約制度的發(fā)展歷程及其對當前農村社會治理的啟示,并論述鄉(xiāng)規(guī)民約對于當前農村社會治理的積極作用及其發(fā)揮作用的具體機制,分析當前農村鄉(xiāng)規(guī)民約的實施現狀、問題及對策。本書認為,鄉(xiāng)規(guī)民約是軟法、非正式制度、社會資本,是一種融合傳統與現代、自治與他治的治理資源。運用鄉(xiāng)規(guī)民約是推動農村社會協同共治的有效途徑。把多中
本書力圖在政治哲學領域闡發(fā)一種“作為闡釋政治哲學的民主社會學”理論模式。為此,本書從“中國現代政治哲學話語”是其應是的三大功能(面對西方的“對話-抗辯功能”、面對現狀的“闡釋-范導功能”和面對歷史的“闡釋-反思功能”)入手,探索形成了“公共闡釋”的取向及相應的三種研究取徑(思想史重構、政治哲學建構與社會-歷史分析相結合
網絡社會中民意表達的日趨成熟和理性,其代表性、真實性以及對突發(fā)事件應急決策的影響力已超越歷史上任何時期,及時獲取真實、理性、富有決策價值的民意,有助于科學提升政府決策效能。但是當前以問卷/投票為主要方式的互聯網民意調查,存在自愿式抽樣、議程預設、提問傾向性、選項局限性、決策支持效用有限等不足。另一方面,移動互聯網的普及
本書介紹了區(qū)塊鏈技術、解析了區(qū)塊鏈的治理價值、梳理了區(qū)塊鏈在國內外公共治理領域的應用,在此基礎上,探討了區(qū)塊鏈技術應用于數字政府建設的優(yōu)勢,構建了區(qū)塊鏈公共治理領域應用的系統架構,分析了其前景及面臨的挑戰(zhàn)并提出針對性舉措。
本系列叢刊共有五輯,本套為第三輯:政治學史和政治思想史。本輯中收錄了重要作者的代表作品共12部,如《功利主義派之政治思想》《近代歐洲政治社會史》《近世政治思想史》《歐洲政治思想小史》《政治簡史》《政治思想之變遷》等。本輯中甄選的經典著作,均為20世紀30年代最具影響力和代表性的權威著作,本次集結出版,也是秉承了保持首版
本系列叢刊共有五輯,本套為第二輯:政治哲學。本輯中收錄了重要作者的代表作品共7部,例如白芝浩的《物理與治理》、)C.E.M.Joad《現代政治哲學引論》、法國的勒朋《政治心理》等,以及《政治的神話與經濟的現實》《政治哲學導言》《政治中之人性》等。本輯中甄選的經典著作,均為半個多世紀前,最具影響力和代表性的權威著作,本次
本系列叢刊共有五輯,本套為第四輯:各家政治學說。本輯中收錄了如拉斯基、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重要作者的代表作品共10部,如《政治典范》《柏拉圖政治教育學說今解》《理想國》《歐洲政治思想小史》《政治簡史》《政治思想之變遷》等。本輯中甄選的經典著作,均為20世紀30年代最具影響力和代表性的權威著作,本次集結出版,也是秉承了保
本系列叢刊共有五輯,本套為第五輯:國家論。本輯中收錄了六部針對國家理論與實際、觀念等方面的名家專著,如具島兼三郎的《法西斯國家論》、英國拉斯基的《國家的理論與實際》、奧本海末爾的《國家論》等。本輯中甄選的經典著作,均為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最具影響力和代表性的權威著作,本次集結出版,也是秉承了保持首版圖書原滋原味的宗旨,帶
本系列叢刊共有五輯,本套為第一輯:政治學通論。本輯中收錄了重要作者的代表作品共14部,例如高橋清吾的《現代政治之科學的觀測》、迦納的《政治科學與政府》(1—4冊)、舍斐德的《政治學》、吳友三的《政治學原理》(兩冊)。本輯中甄選的經典著作,均為半個多世紀前,最具影響力和代表性的權威著作,本次集結出版,也是秉承了保持首版圖
本書內容包括:蒙太奇式的簡述、屬下階層的知識、來自下層與上層的歷史與權力、空間與土地、混雜、后殖民女權主義、從后殖民的角度解讀全球化、翻譯與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