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關于盛唐天子唐玄宗的傳記。唐玄宗李隆基并不是天生的皇帝,他的皇位是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的。他通過自己智謀與決斷,在險象環(huán)生的宮廷斗爭中殺出一條血路,最終掌握王朝的最高權力。在位期間,他任用賢相,整頓吏治,改善財政措施,進行軍事體制改革,弘揚文學藝術,在唐太宗和武則天之后,使唐王朝再登高峰,開元天寶時期成為中國古代
該書是一部記述雷鋒從1940年出生到1962年因公殉職22年生平事跡的編年體著作。全書以湖南省雷鋒紀念館館藏資料為主要依據(jù),以全國公開出版的歷史文獻資料為參照,全面充分地展示了雷鋒的生平、經(jīng)歷和實踐活動,以及思想發(fā)展軌跡、精神發(fā)展脈絡,是一本研究雷鋒成長經(jīng)歷的重要工具書。
本書共有十講,分別為“詩仙與詩圣:盛唐詩壇的兩座高峰”“李白、杜甫與安史之亂”“李白、杜甫與絲綢之路”“李杜優(yōu)劣論與杜詩學”“《飲中八仙歌》與盛唐詩仙群體”“新出文獻與李白研究述論”“杜甫的家世、家學與家風”“仇兆鰲與《杜詩詳注》”“李白《蜀道難》解讀”“李白《宣州謝朓樓》詩解讀”。
《林徽因傳》:林徽因出身名門,16歲便隨父親林長民游歷了歐洲,是那個時代不可多得的有主見的女人。她和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等人的交往,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后來,她嫁入中國當時有影響力的一個家族。這個家族的當家人有個耳熟能詳?shù)拿郑毫簡⒊K恼煞蚴橇簡⒊拇髢鹤恿核汲。本書以林徽因為中心,通過愛情、親情、友情及審美情
《胡適留學日記》是文學革命領袖、新文化運動主將以及學者胡適的生成前史!哆^渡之舟:<胡適留學日記>研究》是一部研究胡適留學時期思想發(fā)展和生命歷程的學術著作,披露了青年胡適的文學創(chuàng)作、交友出游、演說活動、婚戀選擇等諸多歷史細節(jié),呈現(xiàn)了更加立體鮮活的青年胡適形象,描摹了在新舊文明時代充當過渡之舟的一代知識分子的心靈軌跡。作
本書收錄了著名考古學家夏鼐先生重要書信300余封,時間跨越20世紀30年代至80年代,包括夏鼐求學期間向李濟、傅斯年、胡適等著名學者請教學術問題和學業(yè)規(guī)劃的信件,西北考察時期向鄭振鐸、梁思永匯報考察工作情況的信件,新中國成立后指導各地考古工作的信件,與韓儒林、譚其驤等著名學者商榷學術問題的信件,與張光直等海外學者互通訪
陳中孚(1766-1826),清代官員。字心畬,號允臣。武昌(今湖北鄂城葛店)人,嘉慶六年(1801年)進士。湖北武昌彈丸之地選拔出三名同窗殿試生,轟動京城,這次嘉慶殿試武昌的三名貢士,結(jié)果是張應吾落選,程德楷中進士,陳中孚待恩科錄用……本書由此展開,作者結(jié)合史料,以流暢的筆觸,豐富的故事情節(jié),書寫了陳中孚從進士至中丞
本書是中國現(xiàn)代教育家傅任敢先生所輯清季興學以來與近代新式教育有關系的人物照片和小傳的結(jié)集,涵蓋了首先創(chuàng)建整個近代學校制度《奏定學堂章程》之張百熙先生,中國第一近代式學校同文館中之惟一科學教授李善蘭先生,主稿奏定學堂章程、提倡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力行新學之張之洞先生等內(nèi)容。
本書主要面向青少年,用生活鏡像的歷時性敘事還原雷鋒的成長細節(jié),襯托出英雄的生命長度、性格厚度和意義深度;以雷鋒日記等真實檔案,展現(xiàn)雷鋒高遠的精神指向,傳遞其真摯的人倫情愫和人性溫暖。通讀全書,我們可以看到一個鮮活立體的雷鋒,一個有血有肉的雷鋒。希冀青少年以雷鋒為榜樣,繼承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從而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
“八一勛章”是軍隊最高榮譽,授予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fā)展利益,推進國防和軍隊現(xiàn)代化建設中建立卓越功勛的軍隊人員。本書收錄了《人民日報》等中央權威媒體公開發(fā)表過的文章,講述了“八一勛章”獲得者的先進事跡和可歌可泣的人生故事,他們是推進強國強軍偉業(yè)的時代楷模!同時,本書生動記錄“八一勛章”獲得者為黨和人民作出的杰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