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介紹了松木在侵徹沖擊下的力學響應,通過數(shù)值計算和試驗方法研究了槍彈對松木靶的侵徹過程,確立了較為適合于槍彈侵徹松木靶數(shù)值仿真研究的建模策略,構建了更為精細的侵徹過程有限元模型,仿真預測了不同邊界條件對侵徹過程的剩余速度和靶板應變分布的影響。并且通過實彈試驗驗證了仿真預測結果的可靠性,綜合分析了仿真預測結果與試驗
本教材共分為林業(yè)遙感 實驗和林業(yè)地理信息系統(tǒng)實 驗上下兩篇,每個部分的實 驗設置與林業(yè)實際應用關聯(lián) 性強。上篇林業(yè)遙感涉及遙 感圖像處理基礎、專題信息 提取以及林業(yè)邂感應用三個 方面,主要包括圖像處理軟 件ENVI功能介紹、輻射定 標與大氣校正、影像的地理 坐標定位和幾何校正、遙感 影像正射校正與
森林的文化價值是森林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森林對人類的健康和精神生活所帶來的積極影響和滿足程度,直接影響著人民的健康狀況、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shù)。中國是一個崇尚松竹梅、森林文化積淀深厚的國度,早在2500多年前,儒家創(chuàng)始人孔子就提出“仁者樂山”“山川出云”“歲寒知松柏”等森林文化價值命題,對后人產生了深遠影響。本書是項目組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當代中國文化的根基,是維系全世界華人的精神紐帶,也是中國文化創(chuàng)新的寶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以自強不息的決心和意志,篳路藍縷,跋山涉水,走過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體的發(fā)展歷程。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會議中提及我國遺產,并多次視察我國的遺產;中小學語文教材有多處涉
本書內容介紹了37種生長于廣州的古樹名木以及2處古樹群,通過科普生物學知識、挖掘古樹背后的人文歷史傳說,輔之以高清實景圖片,將古樹的風貌完整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
本書從空間布局、產業(yè)協(xié)同、產品轉化、市場開發(fā)、制度保障與智慧加持六大方面探究大熊貓國家公園體育旅游開發(fā)的路徑,通過體育旅游的和諧價值、經濟價值與文化價值,促進大熊貓國家公園生態(tài)保護與社會、經濟、文化建設協(xié)調發(fā)展,推動國家公園生態(tài)保護與服務社會并行,助力旗艦物種保護示范區(qū)、生態(tài)價值實現(xiàn)先行區(qū)、世界自然教育展示樣板區(qū)、人與
本書分序、前言、古樹名木資源概況、古樹名木介紹、古樹名木資源信息一覽表內容。其中共收錄散生古樹186株,其中一級古樹(≧500年)24株、二級古樹(300-499年)22株、三級古樹(100-299年)140株;每株古樹名木按1~4幅圖片展示其樹木全貌、局部特征、生長環(huán)境等。
本書剖析了公眾對于國家公園公共服務的趨義、趨利意愿特征;在評價國家公園滿足公眾意愿的公益價值條件基礎上,分析了公眾對國家公園公益價值的響應意愿及投入行動;調查和歸納了訪客在國家公園的體驗意愿及實際收獲;探究了如何應對國家公園公益化運營模式實現(xiàn)中的實際問題,以及如何構建有效的國家公園公益化運營模式;總結了國內外國家公園運
本書共分六章,第一章:免修剪移植技術的特點,系統(tǒng)比較了大樹免修剪移植技術與傳統(tǒng)大樹移植技術的優(yōu)缺點,以及免修剪移植技術的應用前景。第二章:免修剪移植技術的原理,回顧了我國古代移植技術的精髓和啟示,以及免修剪移植所包含的抗蒸騰劑技術、土壤透氣技術、防腐促根技術、土球開挖與包裝技術、樹干與樹冠保護技術等技術。第三章:免修剪
本書分為“樹的智慧”“林業(yè)的無知”“未來森林”三章。第一章“樹的智慧”主要講述的便是樹木為了生存所發(fā)展出的能力與智慧。樹木面對自然環(huán)境不是束手無策的:它們將上萬年來積累的經驗存儲在種子里,傳遞給自己的下一代,還會通過樹根識別自己的親友,為彼此創(chuàng)造更好的生存環(huán)境,同時攜手調節(jié)區(qū)域氣候,以便整個族群的茁壯生長,哪怕是面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