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敘述了朱熹在武夷大地講學論道的一生。內容包括:家住活水邊、師從三先生、悠悠歸儒路、立說寒泉塢、歸來九曲溪、魂落望考亭、斯文建寧府。
《許文正公遺書十五種/歷代全集叢刊》是對許衡集子的搜集、整理,一類是以往刊刻的全集,一類是過往叢書中已經全部匯集刊刻但未命名的全集,一類是編者據已刊散本匯編的個人全集。
本書為《性理大全》之類編本,大全原書七十卷,卷帙浩繁,本書精選原文,仍以太極圖、西銘、道統(tǒng)、為學、讀書法、歷代、君道等字樣標目,分為十卷。
本書為宋代學者葉士龍整理朱熹語錄而成,為朱子學研究的重要文獻之一。朱子學為近世儒學之大宗,其生平著述甚繁而門人甚多,平素亦多講論。朱子歿后,門人各出所記問學記錄,當始以為從學有先后,造道有深淺,故所記不同無異同。此本為黃干弟子葉士龍所記,固淵源有自也。
國學經典。近思錄,14卷。分道體、為學大要、格物窮理、改過遷善克己復禮、齊家之道、出處進退辭受之義、治國平天下之道、制度、處事之方、教學之道、改過及人心疵病辨、異端之學、圣賢氣象,全面系統(tǒng)地體現出宋儒性命義理之學的思想體系,集中闡述儒家內圣外王修養(yǎng)實踐功夫論,F以明本為底本整理出版。
《近思錄》依朱熹、呂祖謙二人的理學思想體系編排,全面闡述了理學思想的主要內容,實可謂囊括了北宋五子及朱呂一派學術的主體!丁唇间洝滴墨I叢考》為華東師范大學古籍所嚴佐之、顧宏義主編,共收錄17篇關于《近思錄》的研究論文,深入探討了《近思錄》一書的后續(xù)《近思后錄》《近思別錄》《近思錄補》《近思錄傳》《讀近思錄》《近思錄集
本書屬于學術史與文學史的交叉研究,以南宋的學者之文為主要研究對象,以學術界的主要論爭為切入點,重點研討宋學各派的人生價值取向、思維模式、治學途徑,對各自文論主張、審美趣味、藝術風格的不同影響,對南宋儒學道統(tǒng)、學統(tǒng)對文學的關系作動態(tài)的展現。本書主要探討了王
哲學社會科學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動歷史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其發(fā)展水平反映了一個民族的思維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質,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一個國家的發(fā)展水平,既取決于自然科學發(fā)展水平,也取決于哲學社會科學發(fā)展水平。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學。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設哲學社會科學創(chuàng)新
宋明新儒學略論
汪文頂、李樹峰主編的《推進朱子學與閩學的深入研究(朱子閩學與亞洲文化論壇文集)》圍繞推進朱子學與閩學的深入研究的主題,就朱子理學、經學和文藝學研究朱子學派及其傳播和影響研究朱子學與亞洲文化的關系研究和朱子思想的當代價值研究等進行深入研究,對提升朱子閩學在海峽兩岸和亞洲的深遠影響、促進朱子文化品牌建設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