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集劉節(jié)先生1949年以前發(fā)表過的論文20篇,為其主要考證文章之結集,其中有對中古史、古籍和古器物的考釋文章,也有對古代語文及諸子思想的比較研究,包括《洪范疏證》《好大王碑考釋》《漢熹平石經周易殘字跋》《周南召南考》等,其中《洪范疏證》成功地運用比較歸納方法,廣引先秦典籍及青銅器銘文考辨分析,舉出篇中皇字之訓義、韻
本書精選《左傳》名句100則,就該名句的相關語文知識,提供一篇完整而實用的介紹。每一篇結構統(tǒng)一,包括以下板塊:“名句的誕生”呈現原文,同時節(jié)錄上下文,有助于理解與記憶完整段落!巴耆x懂名句”難字與難詞的意義解釋。整段原文的白話語譯。“文章背景小常識”文章創(chuàng)作的背景故事,主旨的說明,或是題解。“名句的故事”名句本身的名
本書分為六編,由作者長期積累的四十六篇學術論文匯集而成。內容涉及先秦時期的禮制、文化、人物、軍事、思想與作者在一些重要學術會議上的發(fā)言,以及作者為他人作品所寫的序和師友追憶等。此外,本書在論述這些史實的基礎上,提出了一些創(chuàng)新性的學術觀點,對深化先秦時期的學術研究具有明顯的推動作用。
從夏商周三代到秦漢大一統(tǒng)時期,是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法律、禮儀制度等由發(fā)生、成長、革新再到定鼎的時期。本書正是以該時期中國古代文明和國家互動互促的發(fā)展歷程為研究對象,對于中國古代文明社會形態(tài)、文明類型視角下的歷史分期、先秦華夏民族的形成,以及在這個歷史的動態(tài)過程中的一系列重要節(jié)點,如三星堆古蜀文明、新出簡牘中表現的二十
《春秋演繹》以章回形式表現《春秋左傳》,對《春秋左傳》《國語》的內容進行了系統(tǒng)分析,重新編排整合,把分散在多個不同時段的零散內容整合成一個個連續(xù)的歷史故事,極大地提升內容的可讀性、趣味性。又從《尚書》《周易》《詩經》《論語》《老子》《孫子兵法》《孟子》《荀子》等多部經典選入膾炙人口的名言章句插入其中,或作為對原文的概括
本書是由梁山微木創(chuàng)作的一套講述唐朝興衰過程的歷史書籍。作者以史實為依據,用幽默的語言和生動的筆法,重新展現了唐朝近三百年的恢弘歷史。這套書共5冊,主要講述了李淵、李世民父子聯(lián)手建立唐朝,“玄武門之變”的來龍去脈,貞觀時期幾次重要的大戰(zhàn),武則天的“晉級”過程,“開元盛世”下的隱憂,“安史之亂”的爆發(fā)和平定,以及藩鎮(zhèn)割據怎
中國古代社會自秦以來經歷了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統(tǒng)治,獨特的制度安排下涵蓋了數十個王朝的興衰更迭,各個王朝生命周期長短不一,但無一例外都經歷了從建立、興起、繁榮到衰落至滅亡的命運。中國封建王朝周期性興衰的共性引起了學者的極大關注,學者們從歷史學、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和法學等不同學科角度進行了分析,采用新制度經濟學分析
本書是武漢大學“古代中國的族群、文化、文學與圖像”講座教授報告團系列活動的最終成果。以“回歸歷史語境,探尋傳統(tǒng)文學的文學傳統(tǒng);參與學術對話,探討族群互動與文化認同;因應新技術新媒體,探尋新文科發(fā)展路徑”為宗旨,邀請海內外26位學者開展系列學術活動。講座教授報告團自2019年5月17日至12月6日先后向武漢大學師生作了3
《尚書今注今譯》系我國現代經史研究大家屈萬里先生所著,是其“尚書學”系列著作之一。屈先生深于小學、經學和甲骨卜辭,結合出土文獻詮釋《周易》《尚書》《詩經》,成績斐然。其先行出版的《尚書釋義》經反復修訂成《尚書集釋》,已成為經典讀本。但對想了解《尚書》大意的廣大讀者來說,“往往不克但憑注語既能詳悉經文之意義”,因復著此書
《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學刊》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的所刊。本書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學刊(第12集)》。本集內容涵蓋從先秦到明清各個歷史階段。包括關於甲骨著録書編纂的一些思考、漢代畫像與漢代人的倫理觀念、唐代德政碑形制考論、金元時期蒙求體蒙書考等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