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富論》是“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具有影響力的代表作品,該書發(fā)表于1776年,書中總結了近代初期各國資本主義發(fā)展的經驗,批判吸收了當時的重要經濟理論,對整個國民經濟的運動過程做了系統(tǒng)的描述,為經濟學確定了完整的架構,奠定了資本主義自由經濟的理論基礎,首次提出了市場經濟會由“看不見的手”自行調節(jié)的理論。它的首次出版
《劉家貴學術文選/云南文庫·學術名家文叢》是作者劉家貴畢生對經濟思想史研究成果的匯總,主要是先秦儒家的重商思想,富國學的形成的歷史及其演變,戰(zhàn)國時期兩種對立的經濟思潮,戰(zhàn)國時期的重農抑商思想和政策,戰(zhàn)國時期土地國有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發(fā)展,戰(zhàn)國時期經濟思想的百家爭鳴,全球化與儒家智慧,孔子經濟思想散論,管子管理思想的
介紹古典學派經濟學的背景、演變和發(fā)展過程,以及古典學派經濟學的早期批評家和近五十年來新古典學派興起及其對經濟學的改造。分4編,28章。
分為"德語諸國經濟學的發(fā)展"、"法意經濟學的發(fā)展"、"英美經濟學的發(fā)展"等編。依次就方法論問題、學說體系及對價值、價格、分配諸范疇所持的理論詳加論述,并探討各派經濟學說的哲學淵源。
《國家經濟學》內容主要分為歷史、學說、學派、政治4編。卷首有魏宸組序及著者原序撮要。它也是民國時期西學漢譯中的一部。對當時社會經濟發(fā)展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秶医洕鷮W》是商務印書館1925年出版的版本。
《經濟學及賦稅之原理》以邊沁的功利主義為出發(fā)點,把分配問題作為論述的中心,運用了古典政治經濟學發(fā)展起來的抽象法。里嘉圖認為,人類行為的準則是個人利益,是追求個人功利,即尋求快樂和避免痛苦,而個人追求個人利益同整個社會的利益是一致的,符合社會大多數人的大幸福。里嘉圖在《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中批判地繼承了斯密的勞動價值論
內收著者宣傳有關協作主義理論的演講《協作主義與法國工黨》、《協作主義的前途》、《協作主義在經濟改革上應負的任務》、《以連帶思想為經濟的政策》、《連帶思想在各協社中的實行》、《協作主義的仇敵》、《協作主義的十二德》、《消費者的潮流》、《競爭呢還是協作》、《廢除利潤》、《社會的寄生》、《萬國協作聯盟》等12篇。
闡述西方各主要經濟學派代表人物:克拉克、凡勃倫、馬歇爾、霍布森、密契爾的經濟思想和理論。分7章。
內分"連鎖觀念的蘇生"、"連鎖一詞的歷史和意義"、"連鎖的面面觀"、"遺傳中的連鎖"、"連鎖-社會債務"、"連鎖與經濟學家"、"連鎖與倫理"、"連鎖或慈善"等9章。論述季特的"連鎖主義"及"連鎖論"的合作原理。
此書是流行較廣的西方經濟學說史。原著寫于1912年,到1929年重版19次。譯本據1926年16版翻譯。三十年代時,國內曾作為大學教本。全書分12章和"緒論",歷述重商主義以前的經濟思想到晚近的新歷史學派、新自由主義派等派別的學說、人物和著述。書末附"經濟科學名著擇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