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在寫作時結合時代背景,并通過對蕭萐父的思想與同時代其他思想家的思想進行對比,試圖準確、公允地對蕭萐父思想學說進行評價。作者在對蕭萐父的生平和學術思想進行梳理后,認為蕭萐父是一位融合中、西、馬的思想家。蕭萐父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運用與船山學研究,構建了船山哲學體系和思想體系,代表了20世紀船山學研究的最高水平;提出了
牟宗三涉獵廣泛,義理精深,在學界有很大影響,同時也一直伴有爭議。牟宗三涉獵廣泛,義理精深,在學界有很大影響,同時也一直伴有爭議。為厘清學界存在的誤解,本書按照作者在學界影響甚大的專著《貢獻與終結——牟宗三儒學思想研究》五卷本的邏輯順序,選取牟宗三思想中的五個核心焦點問題,分別進行再議和省思,形成五篇有深度的專論,合為一
熊十力先生(1884-1968),字子真,湖北黃岡人,哲學家、新儒學代表人物。熊先生自創(chuàng)“體用不二”論,自創(chuàng)“歙劈成變”論,自創(chuàng)“內(nèi)圣外王”論,試圖為儒學大廈添磚加瓦,是一位富有獨創(chuàng)精神,不喜好傍門戶的哲學家、思想家,并非株守任何一部古典著作的專門家或某一學派的“經(jīng)師”,更不是那種只會咬文嚼字的所謂“學究”。他很有抱負
《現(xiàn)代儒學》是復旦大學上海儒學院主編輯刊,旨在推動儒家多元傳統(tǒng)的研究,面向現(xiàn)代世界闡發(fā)儒家思想。《現(xiàn)代儒學》第十四輯的主題為江南儒學的源與流。先秦時期言游道啟東南,系儒學生根江南之肇始;北宋時程顥弟子楊時南歸,則有“吾道南矣”之謂;明末大儒陳子龍曾講“有吳風教固殊”,可見江南儒學自有其悠久傳承與豐厚內(nèi)涵。上海儒學院自成
馮契(1915-1995)是我國著名哲學史家、邏輯學家、馬克主主義哲學家,曾歷任華東師范大學教授、政治教育系主任,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名譽主任,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屆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哲學史學會第一、二屆副會長,上海市社會科學聯(lián)合會第三屆副主席,上海市哲學學會第五屆會長,中國辯證邏輯學會會長。其著
汪暉對話德國前總理赫爾穆特·施密特(HelmutSchmidt)、埃及裔著名理論家薩米爾·阿明(SamirAmin)、非洲著名思想家馬哈茂德·馬姆達尼(MahmoodMamdani)、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布魯斯·卡明斯(BruceCumings)、日本東京大學名譽教
本書主要依托高清海教授幾個重要學術階段的代表性論文,圍繞這些論文,作者在比較廣闊的理論背景下闡述高清海哲學思想的當代意義,力求做到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本書主體分為六部分。序言從總體上介紹了高清海教授學術思想的特點、原則以及學習高清海哲學思想的意義。第一講主要介紹高清海教授哲學原理教科書體系改革的工作。第二講主要講解高清
《荊楚文庫熊十力集》共分八冊,搜集了新中國成立前熊十力撰寫的著作、書札、論文等。本次整理精選底本,重新加以校理;補充校本,進行了細致校勘;搜集亡佚,展現(xiàn)了更多稀見資料!缎苁芳瘜W術性、資料性于一身,對于研究熊十力的哲學思想與學術歷程具有重要價值,對傳承荊楚文脈、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現(xiàn)代儒學》是復旦大學上海儒學院主編的輯刊,旨在推動儒家多元傳統(tǒng)的研究。本輯為第十三輯,其主題為“儒家功夫哲學”,收錄了楊國榮、黃玉順、吳震教授對倪培民教授《儒家功夫哲學論》一書的評議,以及倪培民教授的回應。“工夫”是中國哲學特有的概念,也是中國哲學能夠給世界哲學提供的可能性資源之一。專家學者從功夫的多重內(nèi)涵、功夫與本
書稿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的結項成果,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以本體論和功夫論為主線,對馬一浮著述中的儒、佛會通思想進行細致梳理。在中國近現(xiàn)代的儒者中,馬一浮是對儒、佛思想進行會通較為顯著的一個,其所達到的圓融程度十分突出,但學術界還沒有對其進行過系統(tǒng)的研究。書稿經(jīng)由對馬一浮儒佛會通思想等內(nèi)容的論述,認為其始終把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