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中譯稿依據(jù)西方古典學晚近兩種公認比較成功的禱歌注疏本迻譯。為便于讀者的理解,特附上一篇西人晚近的研究論文作為附錄。要直接了解古希臘的“神話和傳說”,得讀真正的原著一一荷馬的兩部史詩、赫西俄德的《神譜》,它們分別代表了古希臘神話的兩大源頭性原典。除此之外,古希臘神話還有第三大源頭,這就是“俄耳甫斯詩教”。
本書由福建省宗教古籍叢書編委會編纂。本編委會由福建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組織,編委會主任為蘭明尚,副主任為宋哩、張東暉、張忠發(fā)、鐘聲、薩支農等,都有多年從事福建宗教事務管理工作的人員,對于政策的把握和史料的搜集整理等都較為專業(yè)。本書作為福建佛教史料典籍匯編,收集摘錄福建多部省志以及府、縣地方志和有關著述文獻中的記載。分“
本書是一部專注梳理西方古代“創(chuàng)世論”思想發(fā)展與爭論史的著作,完整而扼要地勾勒了這一迄今為止較少得到整體研究的主題的框架。作者逐一選取、分析古希臘與希臘化時期在思考與回應創(chuàng)世問題上較有代表性的七個哲學家或流派,梳理他們的觀點要旨與分歧所在,探討他們在爭論過程中形成的陣營及塑造的傳統(tǒng)。我們從中可以看到,作為西方古代哲學的重
文明交流互鑒是東南亞宗教研究領域亟須深入的重大命題。本書堅持馬克思主義宗教觀,以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為指導,匯聚了宗教學、歷史學、人類學、政治學、國際關系、社會學等多學科專家學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其內容不僅從宏觀層面呈現(xiàn)東南亞多元宗教與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的進程,也從微觀與個案視角觀照到跨境民族及其宗教文化交流的內容、
本書堅持馬克思主義宗教觀、以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為指導,聚焦東南亞宗教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系及價值。在研究路徑上,展現(xiàn)出全球視野和整體性特點,通過跨文化交流與互動、宗教間對話與溝通、多元文化交叉呈現(xiàn)東南亞宗教的演化特點。在研究內容方面,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來研究東南亞宗教,有助于在更宏觀的時空格局中呈現(xiàn)
2016年,習近平同志在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強調:“宗教問題始終是我們黨治國理政必須處理好的重大問題,宗教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關系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關系社會和諧、民族團結,關系國家安全和祖國統(tǒng)一!敝袊伯a黨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堅持我國宗教的中國化方向,積極引導宗教
本書希望最終能為讀者呈現(xiàn)一部以時代視野,重新厘清當代宗教治理和治理宗教的內容和邊界的著作。相較于既有研究,本書以國際政治理論在辨析世俗和神圣的邊界識別上有所前進,是要闡明宗教因素與其他文化性軟實力要素相比有其差異性,而差異的集中表現(xiàn),即在神圣和超驗等領域以及信徒的組織忠誠度和認同度上的極大不同。本書回答的核心問題是為什
本書主要介紹了魯迅的宗教觀及其對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和其他宗教文化的研究,探討了在宗教文化的影響下,魯迅思想的發(fā)展,是一部詳實的解讀魯迅思想的作品,為讀者描繪出魯迅對世界文化海納百川式的吸收,對糟粕毫不留情地批判的態(tài)度。其作者鄭欣淼先生浸淫魯迅研究多年,對魯迅的思想有深刻的了解,書稿匯集并挖掘了魯迅先生的宗教觀
17世紀30年代,法國外省小城盧丹發(fā)生了一系列中魔事件,中魔的大多是盧丹城內圣于爾敘勒會的修女,而本堂神父于爾班格朗迪耶則逐漸被指為施魔者他最終因此在1634年被送上火刑架。 怪事深深根植于社會之中,或許揭示的是更深刻的整體變化。盧丹城的中魔事件體現(xiàn)了中世紀價值觀與當時已開始露頭角的啟蒙運動思想的沖突、科學與宗教的對抗
《東洋冥想的心理學:從易經到禪》搜集了榮格研究儒、釋、道、印度諸教思想的文章,是當代思潮研究中的一部經典著作。在榮格看來,東洋思想也罷,類似巫術或迷信的現(xiàn)象也罷,這些都是無意識范圍內重要的成分。但對深受東洋思想影響的人而言,無意識是潔凈空闊的世界,是有某種先驗的精神規(guī)范的作用體,它不能與人類身心具有的一些奇特功能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