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海先生主政河南省書協(xié)的同時,一連串立足歷史、立足全國的大活動的舉辦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中原書法大賽”“全國臨書大展”“國際書法大展”“書法新十年學術研討會”……使當代書法在起步之初僅僅是在河南一地的推動與參照之下,在全國各省蓬蓬勃勃地發(fā)展起來。如果說,當時的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已經開始通過全國展、中青展等展覽架構體
顏真卿唐代書法家,與歐陽詢、柳公權、趙孟頫并稱楷書四大家。正楷端莊雄偉,氣勢開張;行書遒勁有力,人稱顏體,與柳公權并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 本書以顏真卿楷書作品集字唐詩經典作品,編排時對字形及字距、行距進行了合理處理排布,達到了較好的整體藝術效果。本書內容符合國家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理念方向。 本書適合專業(yè)院校學生及廣大書
《再論書法之美》這本書共三十三篇,從各種角度淺析了從古至今書法對人的意義與深遠影響。作者基于傳統(tǒng)審美觀念的流變,以書法藝術的空間、意境等命題為切入點,探討傳統(tǒng)審美觀念與書法藝術的關聯(lián)。對廣大書法愛好者及普通文藝愛好者均有啟迪。
本書從郎景和大夫平日的書法作品中,遴選出100幅,以“從醫(yī)”“為人”“做事”三個篇章編輯成冊。其中有作者的偶感悟語、讀書心得、箴言摘記評注,也有突發(fā)奇想和多年思想沉淀,全面體現(xiàn)了作者堅守的人文主義和科學精神。隨筆短小精悍,但無論是書寫者本身的智慧和幽默,還是文字透出的那種廣博、豁達的心境無疑都是很有感染力的,這是科學與
本書收入黃牧甫印譜三種以及相關研究論文三篇,反映了黃牧甫篆刻嬗變軌跡的輪廓和關鍵節(jié)點。分別為早歲贈友的《牧甫臨摹印章四屏》;李尹桑藏的《牧甫印存》;容庚藏的剪貼本《牧甫印稿》;以及精華薈萃增補黃牧甫年譜。
《敬史君碑》又稱“禪靜寺剎前銘”“敬顯俊修禪靜寺碑”,是一通刻于東魏興和二年(540年)的造像碑。該碑通高250cm,寬84cm,厚26cm,額高90cm,正體碑160cm,青石材質,碑分上下兩部。上部蟠龍碑首正面雕刻釋迦牟尼、觀世音、飛天及供養(yǎng)人等浮雕造像。下部為魏書碑文,共27行,滿行51字,碑陰題名共9列,分為1
多年來,師事洪亮老師學習書法理論等相關知識,受益匪淺。尤其是洪亮老師倡導的以文養(yǎng)藝,致力于培養(yǎng)中國當代研究型書畫家為己任,以“傳承”文化為心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崇尚古風,使人銘感于心。這部《書斷》論文,透視出張懷瓘儒、釋、道思想的精髓,誠如《孟子·盡心下》所云:“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蔽膬茸约核f是“研
《書譜》是中國書法史上“書文雙璧”的杰作。此作文思縝密,言簡意深,既是一篇劃時代的書學理論著作,又是一件經典的草書作品。本卷紙墨精好,神采煥發(fā),章法如滿天繁星,質樸與妍美相融,中鋒與側鋒并用,筆勢縱橫灑脫,藏露起伏,時時變化,達到心手相忘之境。米芾贊曰:『凡唐草得二王法,無出其右。』《宣和書譜》評其曰:『作草書咄咄羲獻
《赤壁賦》神宗元豐五年(1082)七月,蘇軾與有人乘舟游覽黃州城外赤鼻磯,觸景生情,吊古評今,寫下《赤壁賦》,以抒發(fā)自己被貶謫后內心的苦悶和對宇宙、人生的一種感悟。此卷行楷書,用筆鋒正力勁,欲透紙背,糾字寬厚豐腴,矮扁緊密,筆墨豐潤沉厚,筋骨內蘊,綿中裹鐵,氣息靜穆深遠。將書家曠達胸襟、高潔靈魂展現(xiàn)無遺,是蘇軾中年少見
《趙孟頫三賦》包括《前后赤壁賦》《秋聲賦》《洛神賦》。《前后赤壁賦》為趙孟頫48歲時所書,該帖分行布白疏朗從容,用筆圓潤逑勁,宛轉流美,風骨內含,神采飄逸,盡得魏晉風流遺韻!肚锫曎x》是北宋歐陽修繼《醉翁亭記》后的又一名篇,駢散結合,鋪陳渲染,以“悲秋”為主題抒發(fā)人生的感喟。此卷行筆圓轉遒麗,結體妍潤多姿,用墨潤如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