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散文系列叢書傾聽皖美中的一種,這本《行走新安江》收錄了趙焰所寫徽州散文經(jīng)典,山水人情、風俗典故、歷史遺跡、人物事跡,牽引著讀者踏上一條文化和精神之旅,用細膩的文筆,刻畫了徽州的自然、文化與歷史面貌。
這是散文系列叢書傾聽皖美中的一種,這套叢書旨在選取安徽作家寫安徽之美的散文,配以原創(chuàng)音樂和聽書音頻,并以精巧口袋書形式呈現(xiàn),打造一套精品散文集。這本《皖河散記》,選取了徐迅所寫與安徽有關的經(jīng)典散文作品,包括《天柱散章》《皖河散記》《皖地風流》等篇章。
20世紀30年代,沈從文曾兩次回到闊別已久的故鄉(xiāng)。關于鳳凰,關于曾經(jīng)的往事,沈從文從未忘懷,并在幾次回鄉(xiāng)后的作品中給我們展示了湘西的神秘與美麗,苦痛與掙扎。關于鳳凰,沈從文說:湘西的神秘,只有這個區(qū)域不易了解,值得了解。他將帶領我們走進這個充滿奇風異俗卻動人心魄的鳳凰,為我們開啟一次獨具一格的文學之旅。
全國中小學生喜愛的當代作家肖復興給孩子的散文,精選36篇涉及親情友情、感懷憶事、風景美物、人生哲思等主題的佳作,《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荔枝》等諸多經(jīng)典名篇曾入選中小學語文課本及中高考語文試題,清新通俗、真摯曉暢,帶孩子體味親情的溫暖與世間的妙趣,拓展閱讀視野、提升寫作能力、增進文學素養(yǎng)。
《梨與棗》是作家葛亮的全新隨筆集,分朵頤記談藝錄格物志東西引少年游挽歌行太虛境林下賦等八個章節(jié),關乎閱讀,也有關寫作所見。寫著書的人,寫讀書的人,也寫愛書的人。通過閱讀、尋訪,字里行間,皆讀到對生活的鄭重。且以梨與棗的互勉尊重之意,致敬每一個熱愛生活的人。
本書是一部非虛構歷史文化隨筆。隴坂是早期中國東西互動的軸心,聚合并促進了中國多民族共同體的形成。本書以隴坂這一地理概念作為切入點剖析中國歷史進程,對曾翻越隴坂的十二位歷史人物,如漢武帝、李廣、杜甫、解憂公主等的人生軌跡進行追述,梳理他們翻越隴坂的時代背景及過程,記述他們穿越關隴古道的歷史意義。從秦始皇到林則徐,橫跨兩千
汪國真,當代詩人、書畫家。1982年畢業(yè)于暨南大學中文系。1984年發(fā)表第一首比較有影響的詩《我微笑著走向生活》。1990年開始,汪國真擔任《遼寧青年》《中國青年》《女友》的專欄撰稿人,掀起一股汪國真熱。2015年4月26日汪國真去世,享年59歲。《汪國真詩文全集》是由汪國真胞妹汪玉華主編的圖書,分上下兩卷,搜集了汪國
本書是文化學者趙珩先生談飲食文化的老饕系列之三,共42篇,依舊寫口腹之物,記風物人情,述歷史掌故。從桂林的馬肉米粉說到日本的懷石料理,從蘇州觀前街、南京皮肚面,說到巴塞羅那的街邊小吃。既有紅的櫻桃、青的豆苗、香的菌子、妙的香料,又有春韭秋菘、白水羊頭、對蝦海膽、牛肉鍋貼,以及已經(jīng)消失或正在消失的虎拉車與黑蹦筋、糟燴菜與
在那個四面環(huán)水的村莊,他是父母的第十個孩子。 作為家里最小的男孩,又被爹娘喚名老害。 窮日子給予他兩個潮濕的翅膀:饑餓和孤獨。 春夏秋冬,出沒在村莊的蟲子是他的玩伴,是他的敵人,是他的玩具,是他的食物,也是他的零花錢。 因為孤獨和饑餓,他只能和蜻蜓、天牛、屎殼郎、螞蚱、螞蟥等小蟲子們?yōu)橛褳閿场? 在與鄉(xiāng)村蟲子們
王火是經(jīng)歷過大時代淬煉與鍛造的作家,少年時穿越戰(zhàn)火求學,抗戰(zhàn)勝利后,作為特派記者曾發(fā)表過許多抨擊時局的文章,新中國成立后,更是用一腔熱血赤誠書寫。 他親歷親聞中國近百年的風云變幻,親見親訪中國現(xiàn)當代諸多文化名人,將深邃的精神識見和對人生沉浮的無限感遇貫穿其中,是當代文學里一份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 歲月如水,一切都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