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一本關于古代大文豪李白的隨筆集,從月亮、少年、行旅、英雄、道教、愁楚、獨處、多情八個側面,展現(xiàn)詩仙身上雄奇、瑰麗的生命之力,引領眾人去探尋他的浪漫之核與瀟灑之芯。
本書內(nèi)容包括:舊時光;橋頭的茶館;一橋一生;時間的消息;任是東流去;致流水;廊橋之神;山水橋間一席茶;廊橋相見;記。
本書是一部個人散文集,作者從兒時回憶抑或是成年后的感悟選取素材,創(chuàng)作了百余篇關于東北三省的散文,從節(jié)日習俗、雪鄉(xiāng)漁獵、自然風光、童年往事、人物側記、游記等角度論述東北三省的風土人情。
本書是一部圍繞紅色工業(yè)文學與鋼都文化創(chuàng)作的歷史散文集。作者對曾經(jīng)來到鋼都鞍山工作生活并參觀體驗的草明、舒群、公木、于敏、羅丹、艾蕪、艾青、李云德八位作家的文學創(chuàng)作和文學活動進行的梳理、歸納和記錄,提出和論證遼寧是新中國工業(yè)文學的原點或起點,鞍山及其鞍鋼是新中國工業(yè)文學的爆點的表述,進而確立遼寧作為共和國長子的極具特色文
本書收錄了壯哉,龍眼營的女兒、寫于烈士紀念日、石仔村的規(guī)矩、尋訪虎膽英雄林少克、為了不應忘卻的紀念、阿姆,姑母、做一個精致的女人、爹,我吃到你種的楊梅了等。
本書是一本歷史隨筆。北大教授羅新,自北京健德門啟程,沿著古代輦路北行,徒步穿越北京、河北的重疊山谷,進入內(nèi)蒙古草原,走完了從健德門到明德門的四百五十公里山川河流,抵達上都,完成了他十五年前的夙愿。
本書分詩與遠方、人家清歡、生如夏花、念念不忘幾部分。內(nèi)容包括:重走唐詩之路;北望;我返身,發(fā)現(xiàn)了一個世界;蒼穹之下;布拉格輕與重的遇合;慕尼黑的黑;你是誰的深圳夢;最深的向往;鏡頭下的港風;不是所有相遇都能守成傳奇;古風物語等。
本書內(nèi)容包括:通往查濟的路上、泗水流,靜靜流、環(huán)滁皆山水也、到安慶、蘭生幽谷無人識、忙踏槐花猶入夢、姨媽、一個人的“五四”、保護徽學。
本書講述從自然界進入人們生活并被人格化,逐漸成為中國的文化意象和文化符號的過程,詮釋其承載的民族人文精神,如何影響并表征了國人的精神品格的幾種花卉。甄選出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語境中最具典型意義的梅、蘭、菊、荷、牡丹這五種,充分敞開這五種花生命流變的前世今生,及其豐富鮮活的文化蘊含和高標獨立的審美特質(zhì)。通過探討花與人的互動過程
本書收錄了作者在全國各大報刊發(fā)表的散文60余篇,分“生命跪拜”“心靈叩間”“綠色吟唱”“歲月鐫刻”共四輯。生命跪拜是對父母的懷念,心靈叩問是對親人家鄉(xiāng)的眷戀;綠色吟唱是對友情的追念;歲月鐫刻是對人生的感悟。這些文字忠實地記錄一個普通寫作者曠達的心境和人生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