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寶塔碑的全稱《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塔感應碑文》。是唐代的書法家顏真卿在天寶十一年(公元752年)寫的,反映的是他早期的書法風貌,字體工整細致,結構規(guī)范嚴密,用筆一絲不茍,因而這方碑石也是后人初學楷書最通行的范本。這是顏真卿44歲時的作品,在現存作品中年代較早。結穩(wěn)謹嚴,一絲不茍,剛勁秀麗,與其后期書法面貌很有不同。
王羲之·蘭亭序
柳公權楷書《玄秘塔碑》全稱《唐故左街僧錄奉三教談論引駕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大達法師玄秘塔碑銘并序》,唐裴休撰文,柳公權書并篆額。為柳公權六十三歲那年所書,屬于晚年的成熟之作。《玄秘塔碑》立于唐會昌元年(公元841年)十二月,碑在陜西西安碑林。楷書28行,每行54字。
《黃庭經》有諸多名家臨本傳世,如智永、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趙孟頫等,他們均從中探究王書的路數,得到美的啟示。然而也有人認為小楷《黃庭經》筆法不類王羲之,因此亦有真?zhèn)沃。《黃庭經》引,王羲之書,小楷,一百行。原本為黃素絹本,在宋代曾摹刻上石,有拓本流傳。此帖其法極嚴,其氣亦逸,有秀美開朗之意態(tài)。關于黃庭經,有一段傳
《虹縣詩卷》系米芾撰、書的兩首七言詩的大字行書法帖。紙本墨跡卷,共三十七行,每行二、三字不等。米芾傳世作品中,大字書法很少,大字也非米芾所長,米芾嘗自稱其書為“刷字”,這一點在他的大字中表現得比較明顯。該帖輕重緩急,節(jié)奏感極強,用墨則干濕濃淡,渾然一體,得天成之趣。如起首“虹縣舊題云快霽一天清淑”十一字,一氣呵成,筆雖
《趙孟頫隆教禪寺石室長老疏萬壽曲》由吉林文史出版社書法藝術圖書編輯《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卷紙本,縱47.7、橫333.5厘米。天津博物館藏附錄:讀天津博物館藏趙孟頫晚年力作《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卷。
米芾《吳江舟中詩》全卷橫559.8厘米,縱31.3厘米。原為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約翰·克勞弗德藏,現寄贈與梅多鮑利坦美術館!秴墙壑性姟吩瓰橹彀顝┧鶗,凡四十四行,五言古詩,描述在吳江江上逆風行舟,雇請許多船工來牽拉。因為太吃力,船工“百金尚嫌賤”,後來添了工錢,終於“一曳如風車”,但船工們“叫嗷如臨戰(zhàn)”,可見與大自
何紹基(1799-1873),字子貞,號東洲,別號東洲居士,晚號蝯叟。湖南道州(今道縣)人。晚清詩人、畫家、書法家。通經史,精小學金石碑版。書法初學顏真卿,又融漢魏而自成一家,尤長草書。本書匯集了何紹基六十余件早期作品,是學術界首次集中對何紹基早期作品的研究,探討解釋了何紹基書法的源頭與變化的原因。
本書介紹了中國著名的行書字帖三希寶帖、蘭亭序、祭侄文稿、黃州寒食帖、蜀素帖以及與之有關的歷史故事。
清代隸書名家經典何紹基臨禮器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