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系安徽黃梅戲藝術職業(yè)學院教師集體編寫的介紹黃梅戲藝術基礎知識的教材。書中針對高職藝術類學生學習和就業(yè)特點,簡要講述了黃梅戲劇種的理論知識和藝術實踐,包括黃梅戲的形成和發(fā)展、今天的成就、基本特征和表現形式、代表劇目和表演藝術家的風格特征、與其他劇種藝術特色的比較等,對黃梅戲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殊價值和面臨的新挑戰(zhàn)作
本書是一本關于高校戲劇教學方面的著作,作者在對國內外OBE實踐成果進行簡單介紹的基礎上,對這一被歐美高校廣泛應用的教學理念進行深入淺出的闡述,進而從理論與實踐兩個方面,對我國高校戲劇教學應用OBE理念培養(yǎng)新型人才的實踐加以說明和論證,指出高校戲劇教學應用OBE理念,客觀上可以在思想觀念、教學目標、課程建設、教學實施等方
本書時間上限,按各曲種發(fā)展的實際情況而定,下限一律至公元1985年底截止。分概述、曲種、曲(書)目、音樂、表演、舞臺美術、機構、演出場所、演出習俗、文物古跡、報刊專著、軼聞傳說、諺語口訣行話、傳記等十四類。
本書是一部對云南省農村戲曲發(fā)展歷史的研究著作。包括云南農村戲曲史、云南農村戲曲集(舊燈劇)、云南農村戲曲集(新燈劇)三個部分,還附錄有曲譜以及云南農村戲曲史(附錄曲譜)小尼姑調。
《昆曲口述史》是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十四五”出版規(guī)劃項目。通過對150位有代表性的昆曲表演、演唱及場面等相關人士(包括演員、曲家、學者和編導音等人員)進行系統(tǒng)采訪,形成采訪過程記錄,并將訪談內容整理成文字資料,以此展現昆曲在20世紀的百年發(fā)展史。本冊為該叢書的研究者、曲家卷(下)。通過對研究者、曲家的采訪,對
《昆曲口述史》是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十四五”出版規(guī)劃項目。通過對150位有代表性的昆曲表演、演唱及場面等相關人士(包括演員、曲家、學者和編導音等人員)進行系統(tǒng)采訪,形成采訪過程記錄,并將訪談內容整理成文字資料,以此展現昆曲在20世紀的百年發(fā)展史。本冊為該叢書的研究者、曲家卷(上)。通過對研究者、曲家的采訪,對
《昆曲口述史》是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十四五”出版規(guī)劃項目。通過對150位有代表性的昆曲表演、演唱及場面等相關人士(包括演員、曲家、學者和編導音等人員)進行系統(tǒng)采訪,形成采訪過程記錄,并將訪談內容整理成文字資料,以此展現昆曲在20世紀的百年發(fā)展史。本冊為該叢書的湖南、四川、重慶卷。通過對該地區(qū)昆曲相關人士的采訪
《昆曲口述史》是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十四五”出版規(guī)劃項目。通過對150位有代表性的昆曲表演、演唱及場面等相關人士(包括演員、曲家、學者和編導音等人員)進行系統(tǒng)采訪,形成采訪過程記錄,并將訪談內容整理成文字資料,以此展現昆曲在20世紀的百年發(fā)展史。本書通過對該地區(qū)昆曲相關人士的采訪,對昆曲文化進行搶救性保護,挖
《昆曲口述史》是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十四五”出版規(guī)劃項目。通過對150位有代表性的昆曲表演、演唱及場面等相關人士(包括演員、曲家、學者和編導音等人員)進行系統(tǒng)采訪,形成采訪過程記錄,并將訪談內容整理成文字資料,以此展現昆曲在20世紀的百年發(fā)展史。本冊為該叢書的江蘇卷(下)。通過對該地區(qū)昆曲相關人士的采訪,對昆
《昆曲口述史》是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十四五”出版規(guī)劃項目。通過對150位有代表性的昆曲表演、演唱及場面等相關人士(包括演員、曲家、學者和編導音等人員)進行系統(tǒng)采訪,形成采訪過程記錄,并將訪談內容整理成文字資料,以此展現昆曲在20世紀的百年發(fā)展史。本冊為該叢書的江蘇卷(中)。通過對該地區(qū)昆曲相關人士的采訪,對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