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推拿摘要辨證指南》不分卷,*列總論,論述推拿在小兒驚風治療中的作用。次敘兒科診斷和治療手法,介紹手足45小兒推拿特定穴的主治,以圖譜示之。手法著重介紹推法和拿法,并提出了(推拿手部次第)和(推拿面部次第),即手部和面部的推拿操作常規(guī)程序,還繪有(推坎宮)(推攢竹)(打馬過天河)等31幀手法操作圖,并有文字詳解;*
《小兒推拿秘訣》全名為《秘傳男女小兒科推拿秘訣》,又名《推拿仙書》。初刻于萬歷乙巳年(1605),是專門論述小兒推拿的專著。全書未分卷,論述了小兒生理、病理特點、診斷、治療和病后調理等,尤其對小兒推拿按摩手法進行了詳盡的敘述,圖文并茂。
《針灸全生》分為卷首、卷一、卷二共三部分。卷首收載經絡腧穴定位,并配有經穴圖22幅。卷一、卷二收錄內科、婦科、小兒、外科約150余種病證的辨證分型、針方灸方和針灸忌宜,以諸風、傷寒、厥逆、虛勞、血癥等為主,乃蕭氏參合前賢經驗再結合自身臨證所得之總結,對臨床有很好的指導作用。本次整理以清道光十二年(1832)讀書堂刻本為
周耀庭教授是老中醫(yī),第二批全國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李明是周耀庭教授的傳承入。《跟師錄國醫(yī)名師周耀庭臨證實錄》是李明在跟師過程中,記錄、積累的周耀庭教授臨證驗案集,涉及內、婦、兒、皮膚、血液等科的常見病和疑難雜病。每一例醫(yī)案都有詳盡的診療記錄;并且對醫(yī)案進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分析,以“繼承人按語”形式在
《病機纂要》系清代醫(yī)家趙永纂訂,成書于清光緒二十年(1894)。《病機纂要》由四部分內容組成,第一部分為《氣血雜癥賦》,記述了氣血病及某些雜癥的病機治法;第二部分為《古庵方氏賦》,論述了內科病證的病機與治法及常用方藥的主治功效;第三部分為《眼科辨癥用藥賦》,記載了眼科諸病證的病因病機及治法;第四部分為《病機賦》,分別論
《養(yǎng)新堂醫(yī)論讀本》,八卷,清代周贊鴻撰。成書于清同治三年(1864)。周氏擷取喻嘉言、張璐、徐靈胎、尤在涇、陳修園、吳謙、葉桂、張耀孫等醫(yī)家*述,編錄成八卷。卷一至卷六,列中風、痹歷節(jié)、虛勞、傷寒、百合病、霍亂、癱閉利淋、瘧、痢、痰飲、咳嗽、疝、喘、鼓脹水腫、泄瀉、諸痛、黃疸、五竅病等五十二種常見病證;卷七論婦人病;卷
《程原仲醫(yī)案》由程侖(原仲)著于明天啟元年(1621)。首載原道、原脈、審證、聆音、辯味、奇正、貴簡、博約等醫(yī)論八篇;次收醫(yī)案六卷,載程氏治療各科驗案215則,內容涉及勞倦、內傷、傷寒、下瘌、產后癜狂、血淚、牙疼、痰證、虛痞、足脛瘸、郁證等;末附驗方56首。本次整理以明天啟五年(1625)方道大刻本為底本。
《心太平軒醫(yī)案》成書于清咸豐元年(1851)之前,應為道光中后期。載案235例,涉及內、外、婦、兒、五官、肛腸和皮膚等科:多為一案一診,一案再診、三診、四診亦不鮮見;出方約350首,既有經方,亦有時方,更有自擬方。
《張夢廬先生醫(yī)案》,又名《珠村草堂醫(yī)案》,清代張千里著!稄垑魪]先生醫(yī)案》共收載張氏醫(yī)案134首,所載醫(yī)案以內科雜病為主,兼涉婦科、兒科、皮膚科等。各案主要證候、病機、治法記述詳細,處方配伍靈活,藥物劑*明確。本次整理以體寧程鱗書抄本為底本。
王煥祿,為老中醫(yī),第四批、第五批全國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他幼承岐黃家訓,行醫(yī)至今近60載,擅長內、婦、兒科雜病,對多種常見疾病見解獨到。全書包括醫(yī)家小傳、專病論治、醫(yī)案選錄、年譜及文后附錄,詳細介紹了王煥祿的臨證經驗及其驗案分析!锻鯚ǖ摗防碚撆c實踐相結合,可讀性強,可供廣大中醫(yī)從業(yè)者及愛好者閱讀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