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儒家成人之學,始創(chuàng)于孔子,而完善于孟子。學習儒家做人道理,讀《論語》之后,宜再讀《孟子》。正如宋儒所言:“《孟子》一書,只是要正人心,教人存心養(yǎng)性,收其放心”,這個傳統(tǒng)是構成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和民族精神的重要基礎,所以學習《孟子》對現(xiàn)代人了解和認識儒家思想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具有極具價值的指導作用。
《論語》是儒學和中華文化重要的經(jīng)典。它記載了孔子與弟子的對話和孔子日常言行,是了解孔子思想乃至儒家思想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的著作!蹲x本》按朱熹《論語集注》改定,體例分為“原文”、“注釋”、“大意”三部分!白⑨尅迸溆猩ё肿⒁,解釋客觀、權威,“大意”只介紹原文文意,不摻雜作者個人的見解,而在以上三部分之后附有作者本
禮是作為做人的尺度,為了適應鄉(xiāng)村儒學的教與學的需要,《禮·做人的尺度/鄉(xiāng)村儒學》從古代經(jīng)典中選取與普通人生活息息相關的一些禮儀進行講解,內(nèi)容主要包括禮的通論、個人之禮、人際之禮和人生之禮等。作者先用經(jīng)典原文,闡釋了禮的概念與本質(zhì),并以“不學禮?無以立”,說明了禮的必要性。接著從“不學禮,無以立”“個人之禮”“人際之禮”
《莊子》又名《南華經(jīng)》,是道家經(jīng)文,是戰(zhàn)國早期莊子及其后學所著,到了漢代道教出現(xiàn)以后,便尊之為《南華經(jīng)》,且封莊子為南華真人。其書與《周易》、《老子》合稱“三玄”。全書分為“內(nèi)篇”、“外篇”、“雜篇”三部分,共三十三篇,以其深邃的思想內(nèi)容和奇詭的創(chuàng)作手法,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樹一幟,是一部洋溢著浪漫主義的散文集。《莊子/
《論語》為記載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內(nèi)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學、哲學以及立身處世的道理等多方面,為語錄體。書中有關于孔子儀態(tài)舉止的描寫,有關于他的個性氣質(zhì)的傳神刻畫。此外,還成功地刻畫了一些孔門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魯莽,顏回的溫雅賢良,子貢的聰穎善辯,曾皙的瀟灑脫俗等等,都稱得上個性鮮明,能給人留下深
本書對《論語》的二十篇分別從原文、注釋、譯文、讀解心得四個方面進行了解讀。
國學不僅是中華人文知識大戲,更是中華文明的承載者、推動者,在中華民族日益走向偉大復興的今天,國學的價值正走向回歸。國學熱于今而言,正是對傳統(tǒng)文化在今日中國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拜p松讀國學”系列叢書是一部旨在為廣大國學愛好者介紹國學、學習國學的普及讀物。國學經(jīng)典,可謂恢弘壯觀、蔚為大觀。廣大讀者在學習了解國學的
儒學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主流文化,在中國歷史上影響甚巨,且傳播海外,一直影響直至今。那么,什么是儒學?儒學在歷史上是怎樣發(fā)展演變的?儒學精神及其價值何在?如何評價儒學的歷史地位?今天應以什么樣的態(tài)度對待儒學?儒學與馬克思主義是什么樣的關系?儒學是否必要、是否可能大眾化、世俗化?所有這些都既是學術界必須應對的重大理論課題,
《儒藏論壇(第8輯)》收入論文10余篇。以四川大學《儒藏》編纂的學術探討和進展報道為中心,兼及儒學各個方面的研究。所收論文主要內(nèi)容包括分為儒學文獻、儒學思想、儒學論衡三個板塊,較全面地展現(xiàn)了相關作者在儒學和《儒藏》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度宀卣搲ǖ8輯)》宗旨即為研究儒學歷史,考訂儒學文獻,發(fā)表研究成果,促進學術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