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鄭大歷史文庫系列從書之一。本書收文十四篇,圍繞王應麟《困學紀聞》、司馬光《資治通鑒》以及明代宋史學展開,對宋明學術作了初步探討。
本書以史實為基礎,藝術地展現(xiàn)了二程從政、講學、傳道的坎坷一生,生動描寫了歷史上有重大影響的程門立雪、如坐春風故事以及二程在伊皋書院、嵩陽書院講學的經歷。
黃宗羲撰《宋元學案》未成而卒。今傳《宋元學案》系黃氏兒子百家、學生全祖望、后學王梓材等補輯而成。由于宋代學術十分發(fā)達,文獻流傳也非常豐富,故王梓材在訂補刻成《宋元學案》之后,復廣輯史料,補修《宋元學案補遺》。原稿成40卷,有稿本傳世,今藏北京圖書館,并有影印本傳世,一時視為重寶。然而40卷本《補遺》并非完書,王氏其后續(xù)
《中外巨人傳:朱熹》講述朱熹的一生經歷,其中包含了他的家庭情況,仕途狀況以及他成為理學大師的經歷到最后他有自己的思想,提出格物致知的重要理論,他對于自然科學思想、文化教育理念的影響,以及他的思想走向了世界。
本書共分九部分,內容包括:周敦頤的“太極圖”、邵雍的“先天圖”、張載“氣”的哲學、王安石的“新學”思想、二程的理學思想、朱熹的理本體論哲學、陸九淵的“心學”、陳亮“道在物中”的思想、葉適“道歸于物”的思想。
本文主要分析美國宋學研究發(fā)展的背景及狀態(tài),重心主要分為兩點:第一,梳理美國漢學發(fā)展的整個歷程,借此發(fā)掘出宋學研究興起的獨特的脈絡;結合社會、思想、學術等思潮的變遷,尋找流變的原因及蹤跡。第二,圍繞美國宋學研究的主要議題做個案研究,介紹不同階段不同學派的學者及其研究成果。
本書講述王安石的傳奇一生,展現(xiàn)他與眾不同的風采。他的孤介個性、人品修養(yǎng)、政治抱負、文學思想等,處處透著標新立異也處處引起爭議。他的思想在當時不被大多數(shù)人認可,但他卻從不輕言放棄,始終堅定自己的信念。本書更多的從細節(jié)描繪王安石,隱惡揚善,力圖使讀者更全面地了解這個、怪人,去感受他的智慧,繼承他的閃光點。
南宋時期,中國文明正面臨嚴重危機,而正是對社會與政治問題。的憂患,在當時的儒者間引發(fā)了“道德倫理”與“事功倫理”之爭!懊鞯勒x而計功利”,遂成為沖出程朱框架的新口號,顯示出儒學發(fā)展的新傾向。在“責任倫理”的原則已成為共識的今天,重新回顧這段思想脈絡,或可為儒家文化對現(xiàn)代社會的回應,尋找到傳統(tǒng)的哲學資源。中國思想史這門學
本書從三教關系的研究視角出發(fā),始終圍繞“思想整合”與“理論轉型”兩個方面對陳景元思想進行了深入全面的系統(tǒng)研究。
由吳立群編著的《吳澄理學思想研究》從邏輯與歷史相統(tǒng)一的方法論原則出發(fā),著眼于吳澄理學思想發(fā)生的深遠文化和歷史背景,以儒家道統(tǒng)學說的演變?yōu)榭疾炱瘘c,力求清晰地闡述吳澄理學思想的內在邏輯,整體地把握其思想脈絡,全面和具體地揭示吳澄理學思想所具有的內涵和特征,并試圖通過對吳澄理學思想研究這一個案,管中窺豹,體認理學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