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廠(一八八〇—一九六〇),原名禔、壽祺,字維季,號福廠,以號行,別號印奴、印傭,別署屈瓠、羅剎江民,七十歲后稱持默老人,齋名麋研齋。浙江杭州人,年五十居上海。工金文、篆隸。書法蒼勁挺拔,以篆隸為主,古拙清雅,在民國自成一家。其獨創(chuàng)體“鐵線篆”名流千古,由秦《泰山刻石》《瑯琊臺刻石》等玉筋書風脫出,外表大致如繆篆之方
褚遂良《伊闕佛龕碑》,又稱《三龕碑》、《龍門三龕碑》,建立于唐貞觀十五年(641年)。這塊碑是摩崖刻石,位于河南洛陽龍門山石窟的山崖上。碑文由唐代書法家褚遂良書寫,是他46歲時的作品,它是褚遂良現(xiàn)存最早的也是最可靠的作品,歷代書法家對它評價都很高。 《伊闕碑》書寫工整,以方筆為主,點畫棱角分明,捺筆一波三折。用筆帶有
唐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本書介紹了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jīng)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鑒賞,其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尤以真、行、草著稱于世。《秋興詩》卷為趙孟頫所書唐代杜甫《秋興八首》中的四首,當時趙孟頫只有二十九歲,通篇清麗飄逸,柔中帶剛,顯現(xiàn)出文人儒雅的風骨。縱23.5厘米,橫261.5厘米,現(xiàn)藏上海博物館。
程回洲先生是國內(nèi)外著名的能源專家,歷任國務(wù)院能源專家組(20人)專家,享受國務(wù)院津貼。程先生自幼刻苦學習書法大家的杰作和理論,幾十年來,他足跡遍及全球五大洲和祖國的千山萬水。經(jīng)過60余年的辛勤耕耘,開闊升華了他的藝術(shù)視野和境界,形成了他自己的書法風格和特點,他被評為中國十大品牌書法家,中國郵政幾次出版發(fā)行他的作品和肖像
篆刻印集。本書精選汪锜所作金石篆刻作品近三百方,均可堪稱為汪氏代表作,從這些作品中可見汪氏的藝術(shù)成就。汪氏篆刻,上溯秦漢,下逮元明清,學古而不泥古,自成一家面目,運刀技藝爐火純青,已臻化境。從本書中可窺見汪氏獨具一格的刀法和藝術(shù)脈絡(luò),是研究汪氏篆刻藝術(shù)成就的重要參考書,也是中國近現(xiàn)代篆刻風格發(fā)展的資料之一。
此為清中拓本,非常珍貴。品相完好,字口清晰,氣息高古,原裝舊裱,首次出版,是臨摹學習的上佳選擇
顏體多寶塔碑
文徵明所書《千字文》四體,楷法絕精工,有《黃庭》《遺教》筆意,行體蒼潤,可稱玉版《圣教》,隸亦妙得《受禪》三昧,篆書斤斤陽冰門風,而楷有小法,可寶也!段尼缑麟`書千字文/中國歷代名碑名帖放大本系列·書法系列叢書》是一本好書、好帖。此次,特精選底本,全文放大,通篇譯文,無缺字本。碑帖全貌嶄新,修補了殘損缺失之處!段尼缑
本書論述自上古至清末中國書法發(fā)韌、發(fā)展的歷史軌跡:混沌萌生(史前至夏)-渾然入序(商至西漢)-追韻求度(東漢至南北朝)-崇規(guī)隆法(隋唐五代)-尚意宣情(宋元至明中)-抒性揚理(明中至清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