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文史(第二十一輯)》借鑒以往編輯的經驗,又有了一個新的提升,內容涉及范圍進一步擴大,文字容量大有增加,版式更為新穎,以全新的面貌展示給讀者。辟有“園林集錦”“人物春秋”“往事回眸”“橋閘水系”“古跡尋蹤”“寺觀神韻”和“口述歷史”7個板塊,收入19位作者,24篇文稿,總計約25萬字,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了解海淀歷史與
嘉靖寧波府志(共18冊)(精)
《大連近代史研究(第15卷)》是一部論文集。《大連近代史研究》從第1卷到現在已經有14年的歷史了,因為大連近代史的資料留下的非常多,故每年都有大量的關于大連近代史研究的論文會結集出版,使得這部連續(xù)性很強的圖書能夠保持長盛不衰,一直能將大連的各種相關研究進行下去。核心內容還是關于大連地區(qū)的抗日戰(zhàn)爭史、日俄戰(zhàn)爭史、日本殖民
本書旨在構建以福建世界遺產翻譯為研究對象的專門用途雙語語料庫,探討雙語語料庫的構建并與CAT技術融合為CCAT的途徑,提出語料庫與計算機輔助翻譯技術結合,共同支持翻譯研究的觀點。在CCAT平臺下,評估福建世界遺產翻譯質量,探索基于CCAT的世界遺產翻譯模式,提高世界遺產翻譯的質量。
本書以圖文并茂的方式,重現了194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計劃解放大上海到1950年國民黨軍從舟山群島撤退的大上海解放史。不僅有主體戰(zhàn)役,還有反特務、反封鎖、反轟炸,以及銀元之戰(zhàn)物價之戰(zhàn)。講述了70年前我黨如何以強大的理想信念和政治智慧、依靠廣大群眾解放大上海,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武能安邦、文能治國的風采,回答了中國共產黨為什
本書為發(fā)現閔行之美閔行區(qū)政協(xié)文史叢書,全書以閔行老街為主體,講述老閔行(江川地區(qū))的歷史變遷、文化風貌、地方人物、近現代工業(yè)的發(fā)展。全書以史出發(fā),分四部分敘述,包括地名沿革、申江十景、節(jié)日習俗、民間故事、李林松、黃宗麟、本地公益事業(yè)、近代商貿發(fā)展、中孚染料廠、名人的題詞等。*部分申江門戶水路要津介紹閔行地理位置等,第二
《龍頭一年抗戰(zhàn)期間昆明北郊的農村》是一本攝影民族志,記錄了19381940年間昆明北郊的農村生活。當時為了躲避戰(zhàn)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經歷了四次搬遷,這些照片就是在第三次搬遷到龍泉鎮(zhèn)時所拍攝的。當時該所的員工與當地農民比鄰而居,在生活上產生了互動,在調查的基礎上拍攝了數百張反映當時農村生活、風俗的照片,形成了當時
本書為了全方位多視角解讀赤岸文化精髓,挖掘當地深厚的人文歷史,設置了歷史沿革華川勝跡名人風流古建遺韻崢嶸歲月風物民俗美食特產鄉(xiāng)間逸聞等8個欄目,讓讀者感受到赤岸獨特的鄉(xiāng)風、鄉(xiāng)韻、鄉(xiāng)情、鄉(xiāng)味。
二十四個故事、十二位珠海面孔……作者以行走的方式和不失考據的小說筆法,將碎片化的城市與人物巧妙地連綴在一起,勾勒出珠海的城市肌理與人文脈絡,以哲學的思辨探尋珠海從哪里來,又要到哪里去。
本書以歷史、文學、藝術、科學、思想民俗等為框架載體,使讀者了解、認識、品讀遂寧,進而弘揚光大遂寧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