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作者十余年來嚴肅閱讀和寫作的結晶。全書以近代中國的歷史轉向為大背景,細分為兩條主線:一是有關中國知識分子的歷史、處境與行動,圍繞著傳統(tǒng)中國知識人的價值觀念、從傳統(tǒng)士大夫到新式知識人的轉型、啟蒙與革命之間的選擇、知識人的共同世界如何重建等議題,對部分學術著作給予了評析和商榷,對若干文化名人的年譜、日記、回憶錄、書信
本書選取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主陣地之一的《星期評論》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將其還原到“五四”這一各種社會思潮相互激蕩的特殊歷史時期,以其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主要內容為線索,分別就其在不同時期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宣傳和實踐探索進行深入分析,嘗試科學地揭示這一刊物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初始階段的歷史地位與作用,探索中國第一批進步知識分子
福建教育出版社于2018年暑假在全省中小學教師中開展讀書活動,主要參與者為三明市、龍巖市、泉州市、福州市等地的基礎教育界教師。秋季,參加活動教師所撰寫獲獎書評結為一冊,由我社出版,作為階段性工作總結,以提升我社教育品牌。
本書分為總報告、分報告、專題篇、案例篇和附錄(大事記)五個部分,全面總結了過去一年北京版權領域的現狀、保護與發(fā)展情況,通過對影視、音樂、軟件、游戲等重點版權領域,以及網絡直播平臺、知識資源數據庫平臺、有聲讀物等版權新問題的專題研究,梳理當前北京版權產業(yè)發(fā)展取得的重要突破和面臨的挑戰(zhàn),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為首都版權
《數字經濟時代消費類期刊轉型升級與融合創(chuàng)新》綜合運用出版發(fā)行學、經濟學、管理學、新聞傳播學等學科的知識,對消費類期刊進行了多角度的研究。數字經濟時代的傳統(tǒng)紙媒需要轉型創(chuàng)新,本書基于媒介融合、產業(yè)轉型等相關理論,綜合運用文獻研究、市場調研、比較研究和案例研究等方法,研究目前整個消費類期刊的轉型現狀、轉型模式、存在問題和轉
出版是一門學問,做好這門學問,非十數年功夫不可!墩摮霭妗芬粫e作者數十年編輯出版及管理經驗,以論文、工作報告、訪談與報道為骨,從理論到實踐,對出版的相關問題作了深入思考與研究。
本書內容包括:中日韓數字出版態(tài)勢與比較、中日韓數字出版資源戰(zhàn)略聯(lián)盟構建動因、中日韓數字出版資源戰(zhàn)略聯(lián)盟構建內容、推進中日韓數字出版資源戰(zhàn)略聯(lián)盟建構的保障措施等。
本書分卷首、求索篇、建言篇、審讀篇、拾零篇。主要收錄了百科全書的條目標題、百科全書條目的定義和定性敘述、定義諸宜和定義諸忌、百科全書的條目交叉關系、《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總體規(guī)劃和若干思考、地方百科全書選條的兩個問題等。
本書為作者馬曉蕓有關出版編輯工作的隨筆雜記。全書約20萬字,分為出版雜記、市場觀察、文化評論三個部分。第1部分《出版雜記:我的時光流影》重點梳理個人編輯出版工作的實踐和體會;第2部分《市場觀察:他們的探索和思考》,收錄作者近年來所做的市場觀察和調研文字;第3部
本書分為:數字出版概述、數字出版產業(yè)、數字出版技術、數字出版產品策劃、數字出版產品設計、數字內容加工與產品制作、數字內容資源管理等8章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