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學熱及中小學傳統(tǒng)書法課程的越來越普及,傳統(tǒng)字帖碑帖類書籍越來越受到讀者歡迎。本系列是當代書法篆刻名家洪亮根據(jù)多年藝術研習造詣,總結書法創(chuàng)作規(guī)律,為廣大書法愛好者及中小學生編寫而成。全書精心選擇了一系列最具代表性的楷書、行書、草書碑帖,將這些稀世珍寶以精美的形式清晰地展現(xiàn)在書法愛好者眼前,同時加以講解點撥分析,使讀
本書為作者獨創(chuàng)的書法習得教程,通過拆解漢字的框架結構,強化練習各部首筆畫,并最終形成對漢字整體結構的把握和美的體驗,以在最短時間內掌握書法要訣,快速上手。
《乙瑛碑》,全稱《漢魯相乙瑛請置孔廟百石卒史碑》,又名《孔廟置守廟百石孔穌碑》。東漢桓帝永興元年(公元一五三年》立,現(xiàn)存山東曲阜孔廟漢魏碑刻陳列館,與《禮器碑》《史晨碑》并稱為「孔廟三碑」,為歷代書家所重。此碑高一百八十一點三厘米,寬八十五點五厘米,無額,隸書,十八行,滿行四十字。講述的是司徒吳雄、司空趟戒以前魯相乙瑛
《曹全碑》,全名為《漢合陽令曹全碑》,東漢中平二年(公元一八五年》十月立。明萬歷年間出土于陜西省合陽縣(今陜西合陽》東郊莘里村,一九五六年,移藏陜西西安碑林博物館。出土時碑身完好,殘泐很少,後因地震,碑身斷裂!恫苋繁叨傥迨迕,寬一百二十三厘米,碑額篆書,已佚,碑文隸書,碑陽正文十九行,滿行四十五字,系屬下
肖形印亦稱圖像印、圖形印、圖畫印、畫印等。肖形印以圖像作為印面的基本形態(tài),是以畫入印的篆刻藝術。《圖形印》收錄作者篆刻的百余幅作品,包括肖像、人物、山水、動物、成語故事。當代肖形印是一個新興的藝術門類,它根植于燦爛的的古代璽印文化,又有豐富的版畫藝術、篆刻藝術的滋養(yǎng),加之它有直觀、易懂的普通話世界語藝術特質,一定會以較
《西狹頌》攜刻于東漢建寧四年(公元一七一年》,全稱《漢武都太守漢陽阿陽李翕西狹頌》,也稱《李翕頌》、《李翕碑》,由篆書題額「惠安西表」可知鐫刻時稱作《惠安西表》!段鳘M頌》刻在甘肅省成縣西峽青龍頭一處凹進頗深的陰面崖壁上,上有巖石遮護,下有天險「萬丈潭」(又稱黃龍?zhí)丁贰L扑伟舜蠹抑坏脑栐凇赌县S集》裹記錄過《西狹頌
《急就章》又名《急就篇》,傳為西漢元帝時命令黃門令史游編纂的一部童蒙識字書。因其首句為「急就奇觚與眾異」,所以取前兩字作為篇名。全文共一千三百九十四字,內容包括姓名、衣著、飲食、醫(yī)藥、禮樂、官事、植物、動物等各個方面,由三言、四言或七言韻文組成,朗朗上口,便于記誦。從漢至唐,《急就章》一直都是民間的主要識字啟蒙讀物。在
《玄秘塔碑》全稱《唐故左街僧錄內供奉三教談論引駕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大達法師玄秘塔碑銘并序》,簡稱《大達法師玄秘塔碑》。唐裴休撰文,柳公權書并篆額,刻玉冊官邵建和、邵建初兄弟二人刻字。唐會昌元年(公元八四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立碑于長安(今西安》,現(xiàn)藏陜西西安碑林博物館。碑額篆字排三行,每行四字,共十二字。碑正文楷書共二
《顏勤禮碑》全稱《唐故秘書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長史上護軍顏君神道碑》,是顏真卿為其曾祖父顏勤禮楷書所寫的功德碑。此碑立于唐大歷十四年(公元七七九年》,現(xiàn)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館。碑石四面環(huán)刻,三面存書。碑陽十九行,碑陰二十行,碑左側五行,右側上半部分有宋人刻「忽驚列岫曉來逼,朔雪洗盡煙嵐昏」十四字,下部分有民國宋伯魯題跋。此
《實用篆書編補》一書共收入篆書常用字8460余,并根據(jù)一定的規(guī)則對其中452個原沒有小篆的字提出了增補意見。全書按簡化字編排,分別附有繁體字、別體字,并輔以注音。此外,書中收入的大部分字還收有金、甲、石、古、陶、印、帛等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