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編者參閱了《論語》《孟子》《荀子》《尚書》《中庸》《禮記》《周易》《左傳》《春秋》等古代經典,其精神意念與文化氣息都滲透在一些家訓對聯(lián)中。讀者可以從中領略這些歷史名人的人生品格和教子傳家的苦心孤詣。
這是一本關于山東蘭陵的散文游記。蘭陵地處山東省南部,北依蒙山,南望江淮,西臨棗莊,東靠臨沂。蘭陵在行政區(qū)劃上雖是個縣城,卻曾是中原文明的高地,本書分為古郡春秋寫文明、訪山尋古有仙蹤、千古高風說到今、銜山抱水田園美、四雁齊飛創(chuàng)新景、紅色魯南星火傳、物華天寶錦繡色、地道風味蘊鄉(xiāng)情等八個章節(jié),從游客視角和鮮活感受出發(fā),用充滿
《李漢榮散文選:外婆的手紋》是著名作家李漢榮的經典散文選集。李漢榮的散文流暢而深情,用詩一般優(yōu)美的語言,剖析內心深處的心靈體驗,將深刻的哲思、遼闊的心境融入忘情書寫之中。本書分為時間、親情、生命、自然、歷史、心靈六大主題,作者毫無保留地傾瀉著對故鄉(xiāng)、親人和世間萬物的博愛,用澄澈心靈和動情文字,給讀者以真、善、美的啟迪。
本書為作者在臨潭掛職脫貧攻堅期間的收獲,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開展文化扶貧的成果。以宏闊視野觀照西部高原,以細膩筆法書寫西部高原,以哲性詩意體味西部高原,點亮歷史之光、縱情自然山水、狀寫人文情懷。既有對史料扎實細密的爬梳,也有蕩開一筆對古代人事的遙想;既有對他人日常的描寫敘事,也有對自我人生的回眸咀嚼。這部散文集可視為
本書是一部個人作品集,收錄了作者近年來創(chuàng)作的部分詩詞和散文。本書按編排順序,其內容分為古體詩詞篇(136首)、現(xiàn)代詩篇(29首)和散文篇(5篇)三部分;按主題表達,可分為歌頌美好生活、贊頌家鄉(xiāng)美景、記錄旅行見聞、敬致親朋好友、描寫時令景色、憧憬光明未來等。
《王爾德的解藥》是一部隨筆作品。作品以社會主義優(yōu)選文化為指導方向,以“中國夢”為主題,以社會百態(tài)、人生思考、生活感悟為素材,以開闊的眼界,隨性的筆調,簡潔的文字,幽默的語言,生動的故事,把“我”的思想認識和對生活的深層次感悟,栩栩如生地展現(xiàn)出來。整部作品風格簡潔明快,貼近現(xiàn)實、具有濃郁的時代氣息和鮮明的地域特色,以及健
1945—1949年東北解放區(qū)文學大系 散文卷
《月光不是光》是陳倉散文集,共收錄七篇大散文,包括《我有一棵樹》《父親的風月》《哥哥的遺產》《月光不是光》等。作品描述的是改革開放至今,城鄉(xiāng)變遷給身在其中的主人公們帶來的各種情結,是鄉(xiāng)愁、是親情,是對過往生活的依戀、是對當下瞬息萬變生活的恐懼與適應。其中,《我有一棵樹》講述了一個農民、一個村莊和形形色色的樹木之間的命運
這幾年,人們經歷了經濟的高速發(fā)展,在物質層面有一個飆升期,而后突如其來的疫情又多少打擊了這一現(xiàn)狀,我們會經歷一個內心失衡、感到迷茫的階段。未來會怎樣?《生活就是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適合經歷了疫情后的人們的心理需求。它不是一本空想的雞湯文學,而是作者有親身經歷的積極生活的書。16、7歲的時候,程碧就想當作家,一直到30歲才
本書甄選66篇經典雜文,是作者對生活的感悟與思考的結晶,筆致簡約卻不乏深度,親切卻能發(fā)人深省,幽默又兼具辛辣諷刺,體現(xiàn)了作者獨特的人生哲理和生命感悟。全書分為三輯:遵大路殷其雷思無疆,用靜謐的文字寫蕓蕓眾生,考辭章典故,啟人生真諦,如一位循循善誘的長者,陪你談理想、聊人生、看世情、品冷暖,陪你一起探尋這雜蕪而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