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大文學名家流觴集》共匯編了100位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魯迅文學獎獲得者和人民文學獎獲得者以四川名酒為題材創(chuàng)作的文學作品,該書為系列之第一本,《百大文學名家流觴集Ⅰ》共收錄100余篇文章,其中包括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四川省作協(xié)主席阿來《不獨愛青花,紅花亦欣然》、傅天琳《只有兩滴》、賈平凹《在二郎鎮(zhèn)》、劉醒龍《天香》、喬
本書結(jié)集了作者多年來創(chuàng)作的散文、隨筆、評論等作品,比較全面地反映作者的心路歷程,融入了作者對親情、友情、鄉(xiāng)土情的獨特體驗,能夠引起同類人群的共情共鳴。大多篇章親情敘寫深沉委婉,含蓄蘊藉;故鄉(xiāng)情愫質(zhì)樸自然,飽含深情;懷念親人的文字,真切動人;評論文字切中肯綮,鞭辟入里,富有個性。游記散文,描寫自然風景,滲透作者的情感,態(tài)
本書根據(jù)《廣東歷代著者要錄》收錄廣東歷代著者的“文集”152種,成書年代自宋以降至1948年。文集著者為廣州府、潮州府、惠州府、韶州府、南雄府、肇慶府、高州府、廉州府、雷州府、瓊州府籍的歷代名家、近代學人等,生年晚于1912年者不予收入。所收人物158人,包括崔與之、張鎮(zhèn)孫、湛若水、屈大均、馬福安、薛中離、黎貞、丘濬、
本書是由陜西陜煤集團黃陵礦業(yè)公司職工作家協(xié)會主持編寫的職工文學作品集,分為微塵之光、漫談風物、萬家燈火、人間密語、草木之趣等五個篇章。礦區(qū)職工中的文學愛好者,用手中的筆記錄下工作與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以獨特的視角和筆觸深刻而又真實地描繪出礦區(qū)近年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及對生活的感悟和對幸福的贊美。被收錄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作者
王昶(1724—1806),字德甫,號述庵,又因有蘭泉書屋、琴德居,故亦號蘭泉、琴德,江蘇青浦(今屬上海)人。清代乾嘉時期著名的學者、文學家。乾隆五十八年王昶年七十而乞歸,乾隆帝允其以原品休致,并謂:“歲暮苦寒,宜俟明歲春融回籍”,王昶集因故而名“春融”。王昶存世作品,主要有嘉慶十二年(1807年)由其子王肇和和侄孫王
曹學佺(1574-1646),字能始,一字尊生,號雁澤,又號石倉居士、西峰居士,福建福州人。萬歷二十三年進士,任四川右參政、按察使、廣西參議,以得罪魏忠賢黨,被劾去職,家居二十年。唐王時在閩中稱帝,授禮部尚書。清兵入閩,自縊殉節(jié)。曹學佺工詩,精通音律,擅長度曲,為“閩中十子”之首。本書匯集了散存于國內(nèi)及海外各地的曹氏現(xiàn)
《朝花夕拾》創(chuàng)作于1926年,是魯迅所寫的唯一一部回憶性的散文集,原名《舊事重提》,后由魯迅改為《朝花夕拾》,一向得到極高的評價。魯迅先生在書中回憶了童年時期、少年時期、青年時期的一些人和事。本書共十篇,前五篇寫于北京,后五篇寫于廈門。文創(chuàng)部在推出《吶喊》(初版封面紀念版)后,受到了很多讀者喜愛與支持,我們計劃將魯迅先
《文種花地(第10季):2023花地文學榜》是對羊城晚報社主辦的2023年花地文學榜概況所作的匯集編撰,聚焦年度長篇小說、年度短篇小說、年度詩歌、年度散文、年度文學評論、年度新銳文學等獲獎作家、入圍作品、評委陣容以及盛典活動等,圖文并茂,主要內(nèi)容包括致敬詞、獲獎感言和作家專訪等,再現(xiàn)活動現(xiàn)場和當時新聞報道的異彩紛呈及熱
為了繼承傳統(tǒng)文化,搶救收集整理縣歷史文化資料,編者經(jīng)過十數(shù)年努力,將所收集到的盱眙古人詩文集匯編成冊,名之為《都梁遺馨》。該書共分八卷,收錄有唐代末年重要詩人、詩歌理論家司空圖的《司空表圣詩文集》;有性情豪宕不羈的元代詩人陳柏的《元嶠集》;有明朝“橫槊賦詩”的王侯將帥李言恭的《青蓮閣集》《李公子集》《貝葉齋稿》;有“著
《賈平凹文選》為賈平凹的最新自選集,共計三十卷,其中包含長篇小說十八卷,中短篇小說四卷,散文雜文五卷。文集集中呈現(xiàn)了賈平凹不同時期的小說、散文隨筆等創(chuàng)作成就。內(nèi)容豐富多彩,創(chuàng)作風格多樣,是一套豐富、厚重。作為中國當代文學的杰出代表,賈平凹以其獨特的視角,通過一部部文學精品,為海內(nèi)外讀者展現(xiàn)了中華文化渾厚的底蘊、中國人多